原标题:便民充电站、共享晾衣架、志愿服务站……
永昌镇:“微改造”破解“老大难”
居民扫码充电
绵阳新闻网讯 将车停在车位上,拿出充电器插上插座,6月9日中午,在北川永昌镇尔玛小区B2区便民充电站,居民熊建红拿出手机熟练扫码为电瓶车充电。“昨晚忘了充电,临时充一下,晚上充电更便宜,充5小时才1元。”熊建红告诉记者,现在这个充电站随到随充,方便得很。
今年以来,永昌镇在各小区推进“微改造”提升行动,此次改造更加注重人性化、便民化配套设施建设,提供贴心的便民服务,打造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我们安装了390余组充电桩,每组有两个插座,新县城36个小区实现了便民充电站全覆盖。”永昌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林德育介绍,为整治小区内存在的飞线充电安全隐患,今年以来,永昌镇在南片区(新县城范围)小区开展了便民充电站建设,“主要选择门卫室附近位置,便于引导车辆停放。”
“为降低小区居民充电费用,永昌镇还和国网北川供电公司协调,由社区向电力公司申请,按居民用电综合电价计费,社区或物业公司不得加价,充电费用从原来的0.5元每小时降至0.2元每小时”。林德育说。
在北川新县城,像尔玛小区这样的集中安置小区不在少数,大多存在楼栋房顶无法晾晒、没有电瓶车集中充电场所等基础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永昌镇在各小区开展民意调查,聚焦居民反映最强烈的单元门破旧、人行道高低不平“磕脚”、无衣物晒晾区等问题,集中开展“微改造”提升行动,修补破损的单元门并重新刷漆,更换开裂、破损的道路地砖,在各小区选择合适地点建设便民充电站,设置公共晒晾区,安装共享晾衣架,搭建非机动车停车棚。
“小区里小孩子多,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把娃娃的衣服拿到太阳底下晒,”在门卫亭边的棚子下,正在缝鞋底的席师傅说,现在三楼以下的住户都喜欢出来晾东西。席师傅是补鞋匠,他告诉记者,小区老年人口多,像修鞋、缝补、配钥匙、磨刀等小修小补需求大,他这样的老手艺比较受欢迎。过去在路边摆摊修鞋风吹雨淋,还不安全,现在小区物业在岗亭旁给他设定个固定摊点,特别有归属感。
在席师傅身旁,还有一间正在修建的门卫室。据了解,永昌镇正对南片区内所有小区门卫亭进行集中提升打造,新建的门卫室面积由原来的3平方米增至6平方米。“我们将统一外观风格,合理设置使用空间,为门卫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休憩场所。”林德育告诉记者,随着气温越来越高,他们还将在新建的门卫室内设置志愿服务站,常备冷热饮水、防暑用品、手机充电、免费阅读等服务设施,将其打造成居民乘凉歇脚的好地方。(任焱琳 绵报融媒记者 蒋炜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