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北川
【北川】羌山一盏茶喝出“新滋味”
发稿时间:2023-04-17 08:41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春雨贵如油,春茶贵如金”。连绵春雨过后,春茶迎来全面采摘期。和往年相比,今年北川茶产业科技赋能特征明显,在繁育新品种、茶旅融合等方面迈出了发展新步伐。

  游客体验春茶采摘

  工人正在炒制新茶

  “春雨贵如油,春茶贵如金”。连绵春雨过后,春茶迎来全面采摘期。和往年相比,今年北川茶产业科技赋能特征明显,在繁育新品种、茶旅融合等方面迈出了发展新步伐。

  一盏新茶,喝出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滋味”。

  □张延绵报融媒记者 蒋炜 文/图

  科技赋能共同发力繁育新品种

  4月14日上午,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都贯乡苔子茶村,一垄垄茶树青翠欲滴,微风拂过,清新的茶香扑面而来。67岁的李文斌穿梭在茶树间,娴熟地采摘嫩芽。“我们这里的茶品质好,鲜叶收购价240元一公斤,上个月我家春茶鲜叶就卖了8000余元。”李文斌指着一株挂满羌红的茶树告诉记者,这株茶树已有700余年历史,在他4亩多的茶园里,上百年的茶树有好几十株。

  走进四川古羌茶业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茶香扑鼻而来,工人们忙碌在各生产线上,杀青、理条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今年开采时间比去年早了三五天,再加上这几日雨水充足,我们收到的茶叶质量都不错。”古羌茶业负责人李永杰说,以前茶叶杀青用木炭,不环保成本还高,现在用电既环保又降低了成本,茶的品质也更有保障。今年苔子茶村3000亩茶树长势良好,现在茶厂就建在茶山上,方便了茶农就近卖鲜叶,也激发了大家采茶积极性。“时下正值春茶生产销售旺季,春茶加工一天达4000多公斤,每天早上都是七点钟开始上班,车间一片繁忙。”李永杰说。

  将视线从北移到南,在擂鼓镇盖头山、曲山镇石椅片区和陈家坝镇毛坪茶叶基地,连日来,三三两两的茶农腰挎竹篓投身“绿海”,茶园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黄芽早”茶种是去年北川禹露茶业有限公司对接川农大专家团队,新近培育出来的北川苔子茶品种,由于品质优良,今年收购价格提高了,这让陈家坝镇金鼓村茶农唐芳格外高兴。“去年收入7000余元,今年我的茶叶估计要卖到上万元。”唐芳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作物,一个好品种,几乎可以决定茶农30年到40年的经济收益。近年来,北川持续深化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单位合作,引进栽培福选9号、川茶2号等国省级茶树良种,建成茶园良种示范基地200亩。川农大专家团队选育的“苔子茶1号、2号”,正全力争取今年农业农村部新品种登记。在科研院所、企业的共同推动下,茶树育苗、种植等环节科技赋能步伐明显加快。

  宜机作业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发展茶产业,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北川山高谷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农业农村部门数据显示,目前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9万亩左右,百年以上古茶树1.5万余亩,实现茶叶年加工量1250吨,综合产值4.53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富民产业。

  和其他农业产业一样,茶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茶园机械化操作率相对较低、采茶工年龄偏大、炒茶人力成本持续攀升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倒逼茶企加快“机器换人”步伐。

  与传统茶园相比,北川不少茶园出现越来越多的“新面貌”:茶树行间距扩大,方便机械进出、调头;建成以擂鼓镇盖头村、曲山镇玉皇山村等为核心的茶叶现代农业园区16000亩,采取“高矮搭配、长短结合、种养循环”模式,在大窝茶间套作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粮经复合比例达41.21%;建成蓄水池86口、产业道路51.3公里、排洪沟渠6.3公里、灌溉管网282千米,田间生产便道、作业道与主干道全面贯通,园区内实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全覆盖;配套旋耕机、采茶机和植保无人机等机械化设备,园区内茶叶企业冷藏保鲜总库容2000余吨,冷藏保鲜率100%;推动茶叶精深加工,新建标准化厂房3700平方米,新增自动化生产线4条,全县茶叶初加工率达95%;针对炒茶工短缺问题,不少茶企还加快引入炒茶设备,以标准化流水线作业方式,扩大生产产能、降低人力成本。

  数据显示,北川已推动新建或改植换种新品种茶园超5000亩,并按照宜机化、生态化标准等进行快速建园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茶园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推动加工设备升级换代。

  茶旅融合拉长现代茶产业链

  不少茶企还通过创新业态,挖掘热点,全力推动茶旅加快融合,持续拉长现代茶产业链。

  采茶、制茶、品茗……在盖头村茶叶产业园区,手工制茶的体验妙趣横生。“园区已经配套建成了手工制茶体验中心、茶文化体验区、茶艺别院等项目。”擂鼓镇副镇长刘洋铭介绍,这个三产融合型现代农业主题公园,集经济生产、示范展示、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为一体,为具有羌族特色的茶文化传承和推广提供了基地和人才保障。目前,当地农文旅和研学等旅游收入实现150余万元,近一个月接待游客万余人。

  同时,由浙江农林大学、市供销联社、四川山野河谷生态农业共同组建的绵阳茶学院入驻盖头山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流转土地300亩,计划投资1.16亿元,打造茶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产业园,共同振兴茶产业、做强茶品牌、发展茶经济。

  春日的石椅山上,枇杷树随风摇曳,千亩茶园掩映其中,今年的北川羌茶节首次在此举办。曲山镇党委书记王仙龙介绍,镇上立足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依托“一区两带四品”农业综合发展规划及石椅片区农旅融合总体规划,打造集茶叶种植、加工、体验、民宿、观光、研学等为一体的农业旅游综合体项目,有效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依托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采取电商营销、基地直供、农超对接等方式,形成线上线下产品营销新业态,创新“农户+合作社+企业+村集体”产业模式,支持民营企业以参股控股、合资合作、联营等形式参与茶叶产业发展,目前,已发展乡村旅游接待点43家,乡村旅游年综合收入2300万元。

  县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说,随着文化产业日益发展,茶文化已成为茶产业的灵魂,将茶产业与休闲观光产业等融合,有力提升茶产业附加值,促进茶农增收,茶产业增效。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