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北川
【北川】年轻人返乡挑起兴村富民担子
发稿时间:2023-03-06 08:49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北川籍青年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为家乡的振兴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

  西羌幽谷游客小憩地

  正在打造的“升级版”石椅村

  挂上羌红开始营业

  新建民宿投入使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北川籍青年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为家乡的振兴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

  □张延 绵报融媒记者 蒋炜 文/图

  新劲头 传统民宿升级改造

  3月2日,北川曲山镇石椅村,位于村口的尔玛人家民宿改造升级正式营业。穿过挂着羌红的大门,在主人陈艳的引领下,记者来到厨房,明亮整洁的房间里,除了三口柴火灶,还有现代集成灶,各类食材分门别类放置在保鲜柜里。

  “我喜欢用柴火灶,集成灶是给儿子准备的,他是民宿的新任大厨。”摸着闪闪发亮的集成灶,陈艳笑着说,她家是村里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这么多年一直用的是柴火灶,做的是家常菜。在民宿改造升级中,返乡发展的二儿子对厨房提出了新要求,进行现代化改造,“他还在外地学习,准备回来创设几种特色菜式。”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石椅村干部群众时“点赞”: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总书记的话语给了我们特别大的鼓舞,大家对发展乡村旅游更有信心了。为此,我家贷款200万元将农家乐升级为民宿,这也成为村里的‘风向标’。”陈艳说。

  石椅村已成为北川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特别是当地原汁原味的羌族民俗,让许多游客成为“回头客”。升级硬件设施、改造传统民宿、外出学习经验……看到家乡良好的旅游环境,很多外出的年轻人纷纷回家乡发展旅游业,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陈艳在外开挖掘机的大儿子、当厨师的二儿子都决定回家乡发展。大儿子邵川负责经营茶室,目前正在学习茶艺知识,准备将北川的苔子茶发扬光大;二儿子邵逸涛对新厨房烹饪设备、餐具、上菜环节进行了重新调整,最近又在外地学习,准备创新菜肴。在内江师范学院读书的陈圆圆就定下目标: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将所学知识用于规划设计新的农旅项目。

  新势头 特色旅游大放异彩

  3月3日,县妇联、县总工会等多部门在石椅村联合举办了北川羌族自治县“牢记嘱托巾帼奋斗建功北川”2023年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暨“乡村振兴她力量·最美民宿女主人”颁奖典礼。作为返乡创业女青年,手捧“乡村振兴她力量·最美民宿女主人”的奖状,创办西羌幽谷旅游康养项目的侯思玉,站在舞台中央,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西羌幽谷旅游康养项目紧邻国家大熊猫保护区。侯思玉从父亲手中接过班,依托开坪乡小园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淳朴民风,与开坪乡小园村集体、村民达成共识,签订了小园村六统一开发协议(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开发建设、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制定价格、统一对外品牌输出、统一山居文化宣传),定位以原生态山居文化、原生态种养殖、原生态食品加工、原生态生活体验,和共创、共担、共生、共享的“四原四共”为核心发展理念,采用“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投资人”的发展模式,建设漂流、产品销售、西羌人文历史、修养、户外运动、雪上运动、水上运动、篝火晚会、冰川瀑布、直播带货、助农、中药材研发基地、森林科普馆、森林探险等经营项目。

  项目自2019年9月开工建设,现二期项目已基本完成,已投入资金6000万元,建成生态河堤4公里,民宿、生态停车场、茶园、游步道、餐饮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预计今年6月营业。

  致富不忘众乡亲。“去年试营业阶段,实现营收400万元,康养项目带动土猪、土鸡、土蜂蜜等销售70万元。”侯思玉说,试营业期间,不仅为当地百余名群众增收500万元,村民还通过租用老村委会、村集体资产入股100万元,实现小园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

  近年来,北川利用羌文化底蕴、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带旺了特色农产品销售,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带来的“好钱景”。

  新动向 药材产业异军突起

  “来几个人帮忙,我忙不过来了。”3月3日,在四川康养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董逦打电话向生产车间请求支援。妇女节即将到来,公司推出系列化妆品促销活动销售火爆,所有人员在外面谈业务,办公室就她一个人“留守”。

  公司化妆品初次上“网”、初次触“电”就这么火爆,让发起这波线上线下促销的公司总经理杨文也很惊讶。杨文在2017年完成硕士学业回到公司,“父亲上世纪90年代便在北川工作,他已经把北川当成自己的家乡,刚好那年解决了白及的种植难题,”杨文说,自己一回来就被叫去种植基地,晒得“像块黑炭”。

  白及种植难题解决了,产量上去了,价格又下来了。

  “如果还满足于种植、加工药材的话,利润低不说还会受到市场波动影响,也不能保障种植户的利益。”杨文又利用“柔性引才”方式,从省中医药科学院引进8名博士,带头组建了15人的攻关团队,将白及中的有效成分萃取后制成面膜、眼霜、精华液等化妆产品。

  攻关完后又公关,去商场推广、联合举办活动……杨文带着产品,积极参加“羌食荟”宽窄巷子展示等推广活动,终于找到了个促销推广的“法宝”——线上推广、线下活动。

  杨文说,随着产品的研发成功,公司已经形成了白及中药材种植、加工、化妆品生产和销售的“链主”企业,抵御市场波动能力更强,“今年1月就实现了300多万元的产值,预计今年销售额能突破2000万元。”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