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走进安州区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位于黄土镇的1.65万亩核心区内,一个个熟度正好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在枝蔓间,捏住果子轻轻一旋,一颗圆润的红阳猕猴桃便落进掌心,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筐。
“今年安州的猕猴桃品质很高,行情也不错,价位同比去年上升了1至2元每公斤,整体效益非常好。”安州区指代心红猕猴桃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金华告诉记者。
挂满枝头的猕猴桃,谱写了安州的一首乡村振兴进行曲。在界牌镇五显村,当地种植的90余亩猕猴桃撑起了价值150余万元的产业,带动村民近百人实现就近务工。“我们早上6点钟就来开始采摘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挣点零花钱,还是安逸。”村民尹梦兰满脸笑容。
五显村党总支书记赵喜透露,今年五显村的猕猴桃还没开始采摘,北京、上海的客户就已经提前预订,正式采摘后直接装车发货,销路完全不愁,今年产量预计可达15万公斤,产值预计达150余万元。
作为安州区的特色名片,经过多年发展,全区红阳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安州猕猴桃”也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入秋以来,这3.5万亩猕猴桃陆续成熟,产值预计可达5.77亿元。
9月20日,三台县富顺镇太平村千亩板栗园里,清晨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板栗树叶,洒在挂满枝头的板栗球苞上,泛着金黄色的光泽。村民们手持长杆,背着背篓,穿梭在栗树林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天气好,板栗结得又大又饱满,是个丰收年!”村民何大爷一边用长杆轻轻敲打树枝,一边乐呵呵地说道。随着他的动作,一个个带着刺壳的板栗球苞“噼里啪啦”地落在地上,早有准备的村民们立即上前,熟练地用火钳捡拾。
果园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村民们三人一组、五人一队,有的负责打板栗,有的负责捡拾,有的负责装运,分工协作,井然有序。“每天的采摘量都超过10吨,批发销售价格能卖到10元每公斤,零售则在16元左右。”太平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晓斌介绍,板栗采摘期将持续到国庆节期间,除了满足绵阳周边市场之外,还销往成都、遂宁等地。
这片有着百年板栗种植历史的土地,如今正焕发新的生机。2004年以来,在富顺镇党委、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太平村抓住政策机遇,规模化发展“大红袍”等优质板栗品种。如今,全村板栗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其中挂果面积1400亩,年产量400吨,产值达450万元。
(张辉 任卫 安州融媒 记者 唐显枚 李春梅 王何力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