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丰科技防务连接器生产车间
2025年1至6月 绵阳航空电子产业
规模达25.6亿元
同比增长14.7%
全年预计突破60亿元
2025年5月,第二十届西博会绵阳展馆,13件标志性航空电子展品集中亮相,彰显其作为全国空管及航电国产化产品主要研发生产基地的雄厚实力;
7月,2025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上,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四川神工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共建航空航天轴系工程技术中心,“硬核”赋能航空电子产业新发展。
航空电子,被誉为现代航空器的“大脑”与“神经”,是国家战略安全与高端制造的关键领域。绵阳作为核心研发生产基地,已将其锁定为“587”产业体系新赛道之一,正加速汇聚从核心元器件、关键分系统到整机集成的全链条要素,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 记者 彭紫薇 唐韬 文/图
探秘“链主”
无缆化连接器引领变革
在长虹控股集团旗下的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记者看到了一块类似正方体的金属机箱。“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连接器产品——无缆化连接器。”华丰科技副总工程师、防务系统研究所所长庞斌介绍,该产品代表了连接器向无缆化发展的趋势,将在航天航空领域实现最新应用。
什么是无缆化连接器?“在机载设备中,传统机箱实现互联往往需要依赖大量线缆,且维护复杂。而无缆化连接器无需线缆即可高效互联。”庞斌说,未来无缆化连接器还将实现自动化生产,为绵阳航空电子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抢抓机遇、选好赛道,找准伙伴、建好集群。围绕航空电子新赛道,绵阳着力培育壮大华丰科技、九洲空管等“链主”企业,带动了航空电源、雷达、民航监视、反无人机、航空线缆、连接器、航空照明等优势产品集群发展,推动产业链全面升级。
“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力度很大,多次为我们对接上下游配套企业。”庞斌在华丰科技工作了30多年,对绵阳航空电子产业链的发展深有感触,“光附近园区就有3家加工企业落地,为我们实现就近配套。”
一家“链主”企业的发展,能带动无数上下游企业的聚集,有力牵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元素聚集。受益于绵阳已有的产业基础支持,华丰科技无缆化连接器的推出,不仅自身受益,也带动上下游伙伴技术迭代,形成“建圈强链”的良性循环。
目前,华丰科技正以“链主”身份为牵引,联合绵阳相关院所共同制定连接器行业标准,引领产业转型。
华丰科技无缆化连接器
破解挑战
院所“链主”共筑产业生态
绵阳航空电子产业链崛起的核心动力在哪?
“丰富的科研院所和科创平台资源,是绵阳打造航空电子产业链的核心智力支撑和产业跃升关键。”华丰科技技术专家刘小凤分析,在绵国家级院所的前沿技术、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人才优势,能够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和订单牵引效应,从而吸引并培育大量关键配套企业,加速推动绵阳航空电子领域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基础优势不断壮大,也引导绵阳航空电子产业不断向着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升级。
然而,挑战并存。“国际形势变化推动武器装备向航空领域转型,对航空电子产业链提出了更高要求。”刘小凤坦言,“批量化生产、成本控制、快速交付等,都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难题。”
应对挑战,绵阳已系统布局——
系统化健全推进机制。全覆盖建立“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承载地”的“建圈强链”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制定可视化、清单化的“一图一表一队”。
条块化夯实发展支撑。发挥气动中心、国家遥感中心(绵阳分中心)等科研平台作用,发展壮大“链主”企业,加快建设空天产业园、航空与燃机产业园、连接器产业园等特色园区。
多元化营造产业生态。落实全省“双向揭榜挂帅”行动,市场化机制建设中国科技城“企业之家”,擦亮有需求找企业之家“金字招牌”。
多重举措成效显著。2025年1至6月,绵阳航空电子产业规模达25.6亿元,同比增长14.7%,全年预计突破60亿元。
向“新”聚力,飞向蓝天。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机载通信系统、机载导航系统等核心装备研发制造,出台专属政策,大力推进龙头锻长、终端补短、重点建圈行动,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电子产业高地,为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