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市新传中心全媒评论员
文旅体验本质上是修身养性、愉悦身心的精神文化活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持续提升文旅服务品质和环境,体现了坚持以游客为中心的文旅产业发展观。
文旅领域之争,绝不仅是各地景点之间的较量。风景和内容再好,如果服务品质和旅游环境跟不上,游客就可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随着人们消费的升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论大城、小镇都花式宠客,文旅体验“卷”出新高度。纵观淄博、哈尔滨、荣昌,爆火的表现看似各异,内核却一致: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事实证明,文旅产业要真正强起来,既要拼硬件、也要拼软件。
绵阳素有“富乐之乡、蜀道明珠”的美誉,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伟大的精神传承和多彩的自然造物,具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条件。要想长久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让游客来了还想再来”,就必须要突出游客需求导向和满意标准,补短板、强弱项,塑造一流的旅游环境,让游客获得宾至如归的文旅体验。
硬件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与载体。对一个地方而言,基础和载体不扎实,即使有“出圈”“爆火”的资源,也无法接住“泼天的流量”。因此,要在硬件上下足功夫、打好基础。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直接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各地要聚焦集成集约、舒适便捷,推进旅游景区强基焕新,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做优各类旅游景区品质。交通网络是文旅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路网的畅通与枢纽的完善方能确保游客“进得畅、行得顺”,要完善“快旅慢游”交通网络,提升游客出行体验。住宿是游客出行中重要一环,要推动旅游住宿提质,培育一批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精品民宿,为游客提供温馨的休憩之所。同时,要做强地方特色餐饮,打造一批绵阳名菜、名厨、名店和富有地方风情的特色美食街区。
硬件有了,没有服务品质的“软”提升,带不来也留不住游客。要聚焦精准精细、可感可及,强化科技赋能,探索发展全域智慧旅游,提升文旅服务智能化水平。此外,文化旅游消费环境也是“来了都说好”的重要加分项。要健全文旅市场质量监管体系和文旅服务行业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旅行社、导游、景区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来绵游客从“头回客”变为“回头客”。
总之,文旅项目的生命力离不开文旅设施的“硬”支撑,以及服务品质的“软”提升。只有建好用活在文化旅游发展中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硬件和软件,才能赢得游客的笑脸与称赞,收获持久人气与效益。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