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青少年?什么样的青少年可谓之“强”?
少年强,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全民国防意识的增强。日前,绵阳通过开展“青”爱的绵阳第三季——“青春砺剑 强国有我”国防教育主题活动,让坚定信仰信念、增强素质本领、强化国防观念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全过程。
头雁领飞,雁阵高翔。一场场生动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让国防教育在绵阳大地“燃”起来,将青少年的报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
厚植爱国情
在“青”爱的绵阳第三季——“青春砺剑 强国有我”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收官场前,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段雯作为主讲人仍在精心备课,“在课程设计上,结合了学生课本学习到的知识,选取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三个关键历史时期,巧妙融入绵阳本地党史,引导青年从厚重的历史中汲取力量,叩问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于是,一个个动人心魄的“绵阳故事”,呈现在了“青”爱的绵阳第三季“大课堂”上:青年王右木在绵阳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执着,袁诗荛在盐亭领导农民运动的智慧,魏伯虚在抗日救亡中的英勇牺牲……
爱国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段雯表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绵阳是四川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凝结地,有两弹城、王右木纪念园、“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禀赋。如何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面向青少年学子播撒“国防种子”?
这是发生在“青”爱的绵阳第三季课堂上的真实一幕: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青年宣讲团通过历史场景还原与角色独白,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科学家群像,生动展现于700余名师生眼前。
“青”爱的绵阳第三季围绕“两弹一星”精神等的传承和弘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设置“‘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践行科学家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学习先进典型、展望前沿科技”五大板块,打造“青年说”“行业专家说”“宣讲团员说”特色化国防教育讲师队伍,打造具有科技城特色的国防教育品牌。
不拘泥于课堂,不停留在书本。“青”爱的绵阳第三季大胆突破传统框架,创新打造“情景剧+国防教育”、“微宣讲+国防教育”、“实践研学+国防教育”等教学模式,让知识从纸面跃入现实,触动心灵。
打造受欢迎“移动课堂”
点燃强国志
怎么才算是一堂受欢迎的思政课?在“青”爱的绵阳第三季“青春砺剑 强国有我”国防教育主题活动第四场活动中,经久不息的掌声给出了答案——
舞台上,情景剧《记忆里的“两弹一星”》重现了朱光亚、钱学森等科学家突破重重阻碍归国的历史瞬间;观众席上,学生们自发举起“以我青春砺剑”的标语,让国防教育的意义变得具体可感。
“我无时无刻不想回到祖国……”老一辈科学家们对祖国的热爱,引发绵阳中学高一学生申淋瑞的共鸣:“我深刻领悟到了先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后,我要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这样的“移动课堂”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与“拷贝”。
“青”爱的绵阳第三季围绕践行科学家精神、传承抗震救灾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等不同主题,将国防教育与青春理想融合,把10堂内容各具特色的“移动课堂”“搬入”绵阳南山中学、富乐实验中学、绵阳中学等十所学校,点燃学子们的报国热情。
打造受欢迎的“移动课堂”,还需要“精兵强将”。“青”爱的绵阳第三季通过打造“青年说”“行业专家说”“宣讲团员说”三支特色化国防教育讲师队伍,以“小故事”讲透“大道理”,用“身边事”传递“真信仰”。
一堂思政课,激昂少年志。“长大后我打算报考国防科技大学,为国防科技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青”爱的绵阳第三季第十场主题活动中,绵阳市实验中学城北校区初二学生李珞文轩被绵阳籍退役军人、一等功臣刘宸的执着精神深深触动,“刘老师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努力,让我明白学习要不怕苦累,我要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回顾整季活动,从首场到第十场收官,不到两个月时间,“青”爱的绵阳第三季累计吸引超5200名学生参与,随着“移动课堂”的火爆出圈,不仅将一颗颗“爱国拥军”的种子播撒在学子们的炽热心田,更展现了绵阳在推动青少年国防教育上的创新成果。
少年强志,国家充满希望;全民参与,凝聚无坚不摧的力量。以青少年国防教育为基础,绵阳将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国家安全屏障的基础性工程,坚持思想铸魂与实践赋能双向发力,全民国防的“绵阳答卷”正在书写——
近年来,绵阳制定出台《绵阳市全民国防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专项机制工作细则》等纲领性文件,构建“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年贯穿、全要素融入”国防教育体系,构建形成“老、中、青”梯次发展的国防教育人才队伍,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绵阳全民国防教育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内外联动、前后衔接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全民国防教育已融入绵阳的城市发展脉搏。
记者手记:
培植公民国防基因,要从青少年抓起、从校园教育抓起。“青”爱的绵阳第三季——“青春砺剑 强国有我”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在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全民国防教育进校园的新模式,通过“互动式”“情景式”全民国防教育课堂,切实把“家门口”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全民国防教育的“活教材”,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国防教育“青”风起,少年心怀凌云志。当前,绵阳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结合起来,打造“科大青课”等贴近市情、符合学情的国防教育精品课程,常态化开展老兵讲故事、军营开放日、国防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推动国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让国防教育触角深入细枝末端,厚植“家国天下”的炽热情怀。
心系家国的情怀有多深厚,国防教育的阵地就有多宽广。在全民国防教育的过程中,绵阳还应运用新技术,比如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沉浸式的国防教育体验,让公民在互动中感受国防的重要性。
(涪江观察记者 杜亚菲 郭若雪/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