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用水,是民生的基本保障,维系着日常生活的便利与安稳。然而,经开区松垭镇的居民却长期陷入“用水难”的尴尬境地。
当地居民提供
6月20日,松垭镇居民向记者提供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可以看到,水龙头流出的水十分纤细。“这个水小得都看不到了,这种情况还是发生在2楼。”该居民表示,自2024年9月引入武引水源后,福新社区2楼以上住户就没摆脱过水流微弱的困扰,水流量小到连水柱都难以形成。
有居民直言:“自从换了水,2楼以上水压小,顶楼两层完全没水。”还有人无奈表示:“要么没有水,要么水压小。”
记者随机查看居民家中自来水,发现水流并无异常。居民解释,这是近期降雨充足,取水水源水量增加,水压才暂时恢复正常。“今天这个水还有点压力,这两天下雨河里有水可以抽。”一位居民这样说。
但记者在松垭镇随机走访后发现,用水难题并非福新社区独有,整个松垭片区都深受其扰。
“我们住在4楼,日常生活用水、冲厕所都没有水。”
“从去年开始,随时水压小得很,洗衣服做什么都不方便,水压小洗澡都没法。”
“我觉得现在合并了,反而吃水更困难。”
而更让居民难以接受的是6月中旬的持续停水——因高压线倒塌停电与仙鹤湖水库取水阀故障,松垭镇经历了长达6天的限压供水。翻看居民群里的停水通知,字里行间都是无奈。
“那天晚上4楼没有水,等到煮饭时间,跑到我们2楼来接,接了一点没有水,又跑到1楼来接水,才把饭煮着吃了。”
“我那天中午12点煮饭就没有水,我就没吃成。”
“老年人都等到下午或者第二天早上九十点洗澡,晚上就留给上班的人用水,人家回来要洗澡睡觉,群里也给我们发的,让我们错峰用水,我说错峰用水,有时候错峰都没有,又怎么办呢?”
面对困境,居民们迫切希望政府能采取应急措施。“停水应该政府想办法给我们送点水。”当被问是否有应急保障时,有居民表示:“没有,没听说过。”
为何引入武引水源后反而出现用水难题?经开区住建局副局长肖尤琼解释,松垭镇常住人口约五万人,供水公司为龙江水务。前期因环保问题,该公司无法自产水,采用协同供水方式,居民反映的水压低,实则是水量存在缺口。
“水压小肯定是因为水量不足,水量足了水压自然就上去了。2020年的时候,因为环保要求,就把松垭地下取水的饮用水源保护地取消了,所以龙江水务他们主动跟游仙武引公司(武引一水厂)签订了协同供水的协议,但是当时的供水量是比较小的。今年5月30日,武引二水厂正式投用,目前松垭从武引协同过来的水,就用的武引二水厂的水。”肖尤琼说。
尽管武引二水厂投用后理论上能满足日常需求,但老旧管网成了新瓶颈。肖尤琼坦言:“松垭的供水管道还是比较老旧,因为管网的老旧会出现一个最直接的问题,会导致管网的漏损率比较高,就会影响这边的水量和水压,改造起来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最主要是水务公司改造意愿不是很强,因为他们比较困难,要改造的话投入的资金还是不少的。”
针对这一情况,肖尤琼表示,目前正推进平台公司和龙江水务的并购合作,同时安排龙江水务对漏损率较高的管道进行提升改造,以提高协同水量利用率。更长远的规划则着眼于“多水源保障”——按“跨区域、管联通”原则,开茂水厂沿二环路供水主管建设已纳入规划,力争2030年形成多水源供水网络。
对于居民提到的限压供水时的应急措施,肖尤琼也作出回应:“上一次那两周出现的情况也是在武引公司和我们的意料之外,我们没想到抢修的时间会这么长,我们要承认这个事情没做好,考虑得不全面。如果下一次松垭镇再遇到这种极端天气下供水不足的问题,我们住建局会安排供水公司准备应急送水车,停放在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位置,提前发通知,请辖区居民做好相关的取水准备。”
记者手记:
松垭镇的用水难题,折射出在环保要求更高的背景下,水源切换与管网更新的多重矛盾。拧开水龙头即有稳定水源,也是居民应享的基本民生保障。希望属地能加速政企协同推进管网改造,缩短“过渡期”,建立常态化应急送水机制,尽最大努力方便群众用水。
(涪江观察记者 陈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