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从农田到餐桌 全链条守护每一口“安心”
发稿时间:2025-05-26 10:32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安全关系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一颗新鲜的小番茄、一根嫩绿的丝瓜,从田间到餐桌,究竟要闯过多少“关卡”,才能安全地摆上百姓餐桌?近日,记者跟随绵阳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实地探访绵阳农产品的“安全之旅”。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安全关系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一颗新鲜的小番茄、一根嫩绿的丝瓜,从田间到餐桌,究竟要闯过多少“关卡”,才能安全地摆上百姓餐桌?近日,记者跟随绵阳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实地探访绵阳农产品的“安全之旅”。

  生长环节

  构建起“市、县、乡镇(基地)”三级检测体系

  流通环节

  市场和商超等部门层层把关

  日常监管

  不定期对重点区域农产品进行抽查

采摘小番茄进行抽样检测
 

  田间生长 全程守护“第一道防线”

  在三台县麦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的勇皓家庭农场,市检测中心主任唐刃正带着团队对即将上市的小番茄、丝瓜进行抽样检测。“这是针对产业园区的专项抽检,重点检测农产品的药物残留,为监管提供技术依据。”唐刃介绍道。

  农产品安全是农业生产的底线。绵阳市农业农村局构建起“市级检测机构为龙头、县级检测机构为基础、乡镇(基地)快速检测点为辅助”的三级检测体系,坚持定量检测与定性检测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

  除了临近成熟期农产品的抽检,农技专家还会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深入田间检查。番茄开花坐果时,专家会指导农户使用生物农药;水稻抽穗期,传授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通过提前干预,从源头上减少农药残留风险。”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科科长胥力月表示。如今,绵阳农产品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全市9个县(市、区)均为省级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安州区、盐亭县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市场流通 层层把关的“中间屏障”

  当农产品采摘后,市场和商超成为保障安全的重要关口。在绵阳市高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场管理中心主任李强展示了严格的管控流程:所有进入市场的食用农产品必须提供承诺达标合格证或质量合格凭证,市场还详细记录产品来源、流向、检测等信息,实现全链条可追溯。同时,市场配备专业检测中心,每日对二十余种农产品进行随机抽检。去年,市场查出5批次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均第一时间销毁并追溯源头。“我们要为市民的‘菜篮子’把好关。”李强坚定地说。

  绵阳老乡好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同样重视农产品安全。采购经理李志介绍,对于大型供应商,要求提供农产品完整的检测报告;对于小型农户的产品,则利用超市内部检测中心进行抽检,以确保销售的农产品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

  经营主体自身把关是一方面,市场监管仍必不可少。“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突击抽检,学校周边、农贸市场是重点检查区域。”市市场监管局抽检负责人介绍,监管部门紧盯农药、兽药残留等关键指标开展严格检查。

  从田间种植到市场流通,再到监管巡查,绵阳通过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立体防护网,为农产品安全筑牢防线。(记者 唐显枚 王何力 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记者手记

  见证“舌尖上的安心”

  作为一名90后,新闻里不时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总让我对餐桌上的蔬果多了几分隐忧,那些鲜嫩的菜叶、饱满的果实,是否藏着看不见的风险?究竟谁在为我们的“菜篮子”保驾护航?

  走进勇皓家庭农场时,检测人员手持设备对小番茄取样的专注神情,让我意识到:安全防线的第一道关卡,早在作物生长时便已筑牢。农技专家在田间指导农户使用生物农药的场景,颠覆了我对传统农业“靠农药保收成”的刻板印象。当看到高水批发市场里,工作人员将检测不合格的蔬菜果断销毁,老乡好超市采购经理翻开厚厚的供应商检测报告时,我才明白,从田间到市场,每个环节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紧盯质量。

  这场采访,不仅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更让我看到了一座城市对民生的温度。当指尖划过带追溯码的番茄,扫码跳出的不仅是检测数据,更是从农户到监管者对“舌尖安全”的郑重承诺。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