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水墨焕新韵 夯土续乡愁——探访绵阳两大四川省典型案例村
发稿时间:2025-05-08 09:24   来源: 绵阳日报

涪城区杨家镇玉皇社区

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
  

  今年4月,省住建厅公布了2024年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典型案例及巴蜀美丽庭院连片建设典型案例,绵阳涪城区杨家镇玉皇社区、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等5个村庄入选。近日,记者实地探访这两处村庄,触摸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振兴脉动。

  当天一大早,记者踏着青石板上的水痕,走进涪城区杨家镇玉皇社区,200余栋白墙灰瓦的农房错落有致,垂柳掩映的湖面泛起涟漪,恍若走进一幅水墨画。

  “这是社区安置点,这里原本是闲置的集体鱼塘。”玉皇社区党委副书记谭晓蓉领记者穿过路口,迎面而来的滨水露台倒映着柳绿,木质栈道蜿蜒伸向湖心。细看方知,这“水墨画”的基底竟是昔日荒废的塘堰——设计师保留原有水系,将水面变成老场镇连接区、中心湖区、休闲健身区,让“水韵社区”从蓝图漫进现实。

  湖畔四周,灰蓝色屋顶在雨幕中格外清亮。记者叩开一户人家,72岁的李德秀婆婆正在炉子上煨着莲藕汤。她是土生土长的玉皇人,以前住土房子,遇到下雨天还漏水。现在的新房宽敞又明亮,她常和邻居一起去池塘边散步、锻炼身体。

  曾经的废弃塘堰,变身垂柳掩映、湖光山色的居民安置区,环境明显改善。谭晓蓉说,“社区还准备规范整理绿化带,提升亮化,加强治理,让居民们的居住环境更好,幸福感更强。”

  不仅有美丽的乡村环境,产业也是蒸蒸日上。转过安置区的石板路,种植着耙耙柑和砂糖橘的家庭农场映入眼帘,负责人赵文贵正蹲在地头测土壤墒情。“等11月霜降后,福建、江苏客商的车队就要来排队了,现在已经带动20多名村民就业。”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说道,“明年准备带动更多村民参与种植,实现增收。”

  周末休闲时,市民不妨开车来玉皇社区逛逛,免费露营,或者在田间地头购买村民种植的蔬菜,在湖光山色间感受乡村的别样魅力。附近还有家庭农场,可采摘小番茄、芦笋,还能购买到纯正的黑猪肉。

  而在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市民们能看到用现代夯土技术升级的传统老宅,在夯土墙深浅不一的纹路里,126栋夯土建筑群,既环保又充满乡愁韵味。

  这里的铁炉书院还会定期举办乡村摄影展。铁炉书院,由原王家私塾改造而成,以历史悠久的王家祠堂为核心修建,沿袭了川西民居三合院风貌,在穿斗式构架的土房子里,摆放着雅致整洁的书架。

  不仅有书院,铁炉村还通过保护开发利用夯土老建筑和打造3000多亩农事体验种植基地,开发出“吃土菜、穿土布、住土屋、亲土地”全链条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3万元。闲暇时,如果你想暂时告别都市的喧闹,不妨来此读读书,也可骑行游览周边8公里的古柏林栈道。(记者 兰建春 唐韬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