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平武
【平武】山乡野菜如何“长成”大产业? 探索“生态农业+”新路径
发稿时间:2025-04-11 08:37   来源: 川观新闻
  摘要:4月7日上午,“熊猫走天下·生态进万家”共享平武野菜季活动首次走进四川省总工会。展台前,蕨菜、鹿耳韭、刺龙苞等10余个品类时令野菜,吸引了不少干部职工咨询、购买。

 

群众在平武河堤潮汐市场选购野菜(胡宇 摄)

  4月7日上午,“熊猫走天下·生态进万家”共享平武野菜季活动首次走进四川省总工会。展台前,蕨菜、鹿耳韭、刺龙苞等10余个品类时令野菜,吸引了不少干部职工咨询、购买。

  同一时间,200多公里外,平武县城河堤旁的“山野集市”人头攒动。重庆、德阳、绵阳等外地“好吃嘴儿”向这里奔赴而来,将一把把沾着露水的山野菜采买而归。

  这个春天,无论是热闹繁华的都市,还是舒适安逸的小城,平武山野菜都吸引着各方目光。立足良好生态优势,平武县将山野菜产业与农业、文旅等深度融合,链接农产品销售、民宿餐饮、“森林四库”建设等重点工作以有效助农增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一把山乡野菜正“长成”大产业,而平武也借机探索一条“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径。

  设置“经纪人”,山野菜卖出好价格

  良好生态环境,方能孕育一把品质上乘的山野菜。

  位于涪江上游的平武县,生态环境优良、原始森林茂密,是山野菜生长的理想环境。县域内,20多个品类的山野菜在山林间、溪涧旁生长。这成为平武发展生态农业的独特禀赋资源。

  每年三四月份,平武大山里的村民都会迎来忙碌的野菜采挖季。与往年相比,今年平武县大桥镇大安村村民赵安全则显得更加从容。“我们提前一天接到通知,第二天需要的品类、数量、价格等,大家根据要求采挖,不怕卖不脱、跌价。”赵安全说。平武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雍小东介绍,今年,平武在部分重要乡镇设置了山野菜“经纪人”,统筹协调山野菜采挖、销售,努力减轻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背后的改变,来自现实惨痛教训。去年,平武山根菜从每斤12元暴跌至3元,只用了3天时间。“行情好的时候,村民们大量采挖,量一下就猛涨,量大了又会造成价格跌落。”提及过山车式的变化,平武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负责人刘小宝仍心有余悸。今年,平武县组织各乡镇、平武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平武县农投公司等单位形成合力,护航山野菜从无序走向有序、实现可持续发展。

  4月8日上午,在平武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大厅内,工人们正将各类山野菜等打包、放上冰袋保鲜。高峰期,每天有5万斤山野菜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而之前,全县这一数据最高大约是0.3万斤/天。刘小宝给记者展示了自己微信订单,涵盖了哈尔滨、杭州、重庆等各地的客商。“哈尔滨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要求一次采购3万斤,2至3天采买一次。”他说,如果没有政府统筹调度,这个量根本无法满足。

  今年平武还创新了无人机运送、“百村云赶集”直播助农等举措,帮助山野菜顺畅出山。以往需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下山,如今借助无人机运送只需4分多钟就完成。平武县农业农村局市场信息与品牌培育股股长刘斌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已举行了4场“百村云赶集”活动,累计帮助老百姓销售山野菜1.1万余斤、销售额超32万元。

  产业发展多样化,一季鲜变四季鲜

  据粗略估计,平武山野菜产值或超亿元。但目前,全县山野菜产业还未得到有效开发。季节性强的时令山野菜,能否从一季鲜变为四季鲜呢?“吃山野菜到底是吃什么?我认为是吃生态、吃健康。”平武县委副书记郑茂君认为,一季鲜侧重指山野菜代表的春之鲜味,四季鲜则要吸引外地游客对平武绿茶、果梅等生态农业感到新鲜、形成购买力。

  要激发山野菜等生态农业潜力,与旅游、康养等融合是重要路径。

  刚刚结束的清明节假期,平武人感到了小山野菜带来的大魅力。“4月4日、5日这两天,接待了游客150余人次,比去年增加了100人次左右。”平武县水晶镇农家乐宋家大院负责人王实波告诉记者,游客对采挖刺龙苞、野葱、折耳根等野菜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在平武的平通羌族乡、豆叩羌族乡等地,当地政府推出采挖山野菜、采春茶等优惠组合,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消费。“全乡45家民宿(含农家乐)都爆满了,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旅游总收入380余万元,其中,山野菜等农特产品销售超31万元。”豆叩羌族乡党委书记李臻介绍。

  农文旅融合之外,平武正将发展山野菜的目光投向了“森林四库”建设等领域。作为全省森林资源大县,平武林地面积5067平方公里、建设“森林四库”潜力巨大。郑茂君告诉记者,一周前,全县刚召开了“森林四库”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了科学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森林旅游康养提质行动等举措,这无疑将为平武山野菜经济提供重要发展机遇。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