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游仙区魏城镇白鹤村山峦与林海连绵起伏,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记者 邓勇 朱博文 文/图
游仙区魏城镇白鹤村依山而建,坐落在青翠的山脚下,蓝天白云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3月11日,记者乘车进入白鹤村,穿过蜿蜒向上的道路,葱茏的树木肆意生长,层层叠叠,相互交织。从高空俯瞰,山峦与林海连绵起伏,其间云雾氤氲,似轻纱曼舞,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天气一暖和,人流量就大了,尤其是等到白鹤到来、荷花盛开的那段时间,村子路两边车排起长队,热闹极了。”白鹤村“鹤林绿洲”森林康养基地相关负责人林明勇笑呵呵地说。
时针回拨到10年前,当时的白鹤村,几座小山包、数个小山坳,连条像样的溪河都没有。这是林明勇记忆里的村子。
“山看上去光秃秃的,常见的就是柏树,村民种庄稼收成一般,更不要谈什么经济效益了。”林明勇说,10年前,绵阳市林业部门大刀阔斧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山体复绿工作得到持续推进。
如何让荒山重新焕发生机,披上“绿装”,成了白鹤村村民们心中的头等大事。
“作为土生土长的白鹤人,就是想让家乡的山山水水变个样子。”林明勇怀着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初衷,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流转了荒林荒坡,在这里大干一番“绿色事业”:不成材的小树砍了重新栽,香樟、朴树、栾树等多元化种植;没有经济效益的树木重新种,因地制宜改种柑橘、石榴、核桃;山坡陡峭,车上不去的地方就肩挑手抬;设备落后,就人工巡逻定期浇水,并做好加强平台边坡、巡查管控等后续工作……10年间,这片荒山上共新种植各类树木30万株,3000亩土地重新披上了绿色。
在此基础上,白鹤村又引进凌霄、秋艳、翘首等多个荷花新品种,打造了一个以秋荷为主题的“鹤林绿洲”农业公园。园区改变单一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构建以旅游产业为中心的农、林、畜、水、旅结合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互补,同时因形就势打造了多个景观和游玩项目,并成功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公园建成后,石山变青山,山区变景区,风景变“钱景”。
“环境好了,来旅游的人多了,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林明勇告诉记者,景区旁边,农家乐也建起来了,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当地美食,购买当地村民种的柑橘、辣椒等水果蔬菜,村民收入和集体经济发展连年增加,生态红利不断释放。如今,来白鹤村旅游的人流量一年可以达到30万人次。
荒山秃岭,如今成了旅游和康养打卡地,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开辟的绿色发展新道路。游仙区自然资源局生态股股长李平也是这份“绿色工程”的见证者。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游仙先后开展了长防林工程、国道108线绿化工程、多功能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建设,作为林业资源方面的主管部门,在技术给指导、资金上给补助、政策上给保、建设上给帮助,游仙森林面积47.76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29%,生态建设卓有成效。
退休后的王云,经常会约上朋友一起来这里登山健身,聆听鸟鸣,呼吸花香,“在这里,体验登山的乐趣和生态的美好,这是大自然给予大家的馈赠。”王云说。
白鹤村的华丽蝶变,是绵阳生态文明创建成效的有力印证。近年来,绵阳全面推行林长制,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2022年至2024年,全市共完成营造林142.82万亩,其中造林14.1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6.13%,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生态底色更亮丽,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