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绵阳三台:“金菜籽”变身记
发稿时间:2025-03-06 09:59   来源: 涪江观察
  摘要:三月,春风和煦。绵阳市三台县新鲁镇,全国重要油菜制种基地里,2.6万亩制种油菜正舒展着油绿的叶片,抽出的花蕾在暖阳下轻轻摇曳。

  绵阳新闻网讯   三月,春风和煦。绵阳市三台县新鲁镇,全国重要油菜制种基地里,2.6万亩制种油菜正舒展着油绿的叶片,抽出的花蕾在暖阳下轻轻摇曳。

  “壮、齐、匀。”3月5日,种植大户杨守安俯身拨开及腰深的油菜苗,指尖轻捻米粒大小的花苞,乳白色汁液顺着指缝渗出,“看准了,汁水发黄的都得砍。”十余名农户手持农具穿梭田间,手起刀落间,杂株应声而倒。

  油菜制种讲究“去杂保纯”。相较于普通油菜每亩约1200元的收益,制种油菜虽多了4轮去杂工序,收益却能翻着跟头涨。

  这账怎么算?

  “砍掉杂株,纯株长得更壮实。”杨守安拍掉沾在衣角的嫩叶,指着自家40多亩制种田算账,“前后要除4遍杂,今天这头茬去杂就得花10个人干一周。可亩产种子能到130多公斤,产值稳稳过3000元。”

  田间管理虽费工,现代农业的春风却已悄然拂过这片浅丘。三台县特研种业总经理陈金龙踩着田埂走来,接过话茬:“我们正和科研院所攻关广适性品种,往后去杂工序有望简化。”他弯腰掐断一株杂株,“如今咱们的‘绵油’系列不仅在长江流域表现优异,去年在内蒙古海拉尔试种,亩产比当地品种高出两成。”

  科技赋能下,三台油菜制种走出“研育繁推用”一体化新路。全县68万亩油菜田中,2.6万亩制种基地犹如“种子芯片”,年产杂交种占全国市场一成;45万亩天府菜油基地、15万亩工业专用油菜基地次第铺展,14万吨年产量撑起“川油”招牌。

  田垄那端,农技人员正调试新引进的分子标记检测仪。“过去靠眼力辨杂株,现在用基因检测,效率提了三倍。”陈金龙抚过金灿灿的油菜花,“等智能去杂机到位,这些‘绣花活’还能再省力。”

  春风过处,砍倒的杂株化作春泥,健壮的纯株挺直腰杆。田埂边的运输车上,“绵油328”种子包装袋印着中英文对照说明——这些曾孕育于川北浅丘的“金种子”,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向西穿越河西走廊,向北驰骋松嫩平原,向南跨过湄公河,在更广阔的土壤里续写“川种”传奇。

  (马越 杨萌 涪江观察记者 李春梅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