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洪在基地查看喂养情况。 记者 周钰 摄
□ 严光涛 文华章 记者 周钰 李媛媛
“鹌鹑蛋的批发价是多少钱一吨?”“我们超市想引进鹌鹑蛋,能聊聊合作吗?”连日来,绵阳市游仙区仙鹤镇洪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敬洪的电话响个不停,省内外客商纷纷来电。
热度的源头,是一则重磅喜讯:日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第38号)——“游仙鹌鹑蛋”入选2025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近日,记者走进仙鹤镇洛水村洪坤农业的弘翎鹑业养殖基地看到,这里道路整洁、设施齐全,现代化养殖车间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
“鹌鹑病少,养到50天左右就可以产蛋,每月有现金流,风险低。”说起养殖鹌鹑的初衷,敬洪介绍道,为了给鹌鹑蛋打下了过硬的品质基础:饲料采用玉米、豆粕等植物性天然配方,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和抗生素;从雏苗挑选到圈舍管理,每个环节都制定了严苛的操作规程。
基地产出的鹌鹑蛋,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维生素B2及硒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鹌鹑蛋。正是这份品质,让曾经的“土字号”,一步步叩开“全国名特优新”的大门,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变成响当当的“金名片”。
更让人称道的是养殖模式的“科技跃迁”。走进洪坤农业鹌鹑养殖基地,现代化养殖车间整齐排列,车间内无异味、无嘈杂,20万羽鹌鹑住进“楼房式”圈舍,喂料、给水、控温、清粪全由智能设备完成。“现在4个工人就能完成20万羽鹌鹑的喂养、粪便处理和蛋品分拣,每天能产蛋1800公斤,差不多18万枚。”敬洪的语气里满是自豪,曾经的“土作坊”,早已变身“智能工厂”。
“光卖鲜蛋不行,要让这枚蛋生出更多‘价值’。”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后,敬洪的目光放得更远——他要做的不仅是扩展二期“养好鹌鹑、产好蛋”,更要延伸产业链条,让这枚“金蛋”孵出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路。
眼下,洪坤农业的“产业链延伸”已初见成效:通过代加工模式,卤蛋、皮蛋、泡椒味即食鹌鹑蛋已批量生产,“下一步要建自己的深加工基地,把‘老食材’做出新花样。”同时,他还租下闲置院子打造直播基地,线上销售鹌鹑蛋零食、鹌鹑萌宠等。“打算通过电商平台让全国网友看到我们的生态养殖,把鹌鹑蛋卖向更广阔的市场。”敬洪表示。
产业旺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在洪坤农业养殖场,洛水村村民夏玉华正忙着分拣鹌鹑蛋:“以前在外打工,照顾不了家里老人,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拿3500元,心里踏实。”像夏玉华这样的村民,在仙鹤镇还有200余人——他们或是养殖车间的饲养工人,或是包装车间的装配工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近年来,仙鹤镇坚持发展禽蛋产业,先后引进凤康、康丰源、九惠公社等多家禽蛋养殖企业,总投资达4.9亿元,建成4个标准化养殖基地。如今,仙鹤镇年产禽蛋4.9万吨,年销售额突破5.2亿元,已成为绵阳最大、全省前列的禽蛋产业集群。”仙鹤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仙鹤镇将继续围绕“全国名特优新”这块金字招牌,推动禽蛋产业向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升级,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