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相关
三国关隘 百年踩桥 古韵雎水写新章
发稿时间:2025-11-16 08:26   来源: 绵阳日报


  雎水关前,蜀汉名将魏延点将台巍然矗立,见证着刘备入蜀时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太平桥上,“踩桥祈福”的民俗深植于川西沃土,演变为每年20万人共赴的文化盛宴。这就是隐藏在绵阳山水之间、一座充满故事的百年小镇——安州区雎水镇。

  如今,雎水镇正以文化为根、以创新为脉,在传承中焕发新生,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挥毫泼墨:春社踩桥正冲刺国家级非遗,川青铁路站前广场串联古今,让这座三国重镇在时光长河中续写“古韵新章”。

  当石板路叩响历史的回音,当彩绸飞舞间流淌着鲜活的民俗,雎水正以昂扬的姿态,邀您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

  

春社踩桥。 视觉绵阳资料图

  雎水关

  东汉时期,雎水是连接汉羌的重镇,乃兵家必争之地。

  雎水关隶属于绵竹关主将管理,这里主要是防守羌人,因此长年有500名士兵在此镇守。形势吃紧时,士兵增加到1000人。至1949年解放时,雎水关的原校场村内(今校场坝村6组)仍然留有40亩军事训练场地,场地对面有高约2米的点将台一处,这也是校场坝村村名的来历。

  走进位于校场坝村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所修的点将台,三国名将魏延的雕塑矗立正中,气势不凡。

  据安州区文管所所长黄长路介绍,雎水镇又叫雎水关,是因流经当地的雎水河而得名。雎水关是三国古镇,是成都平原进入茂县地区的一个重要关隘。相传在刘备得到四川后,先后派魏延、赵云、诸葛瞻在此镇守,“为了纪念魏延,我们修建了这座点将台。”

点将台。 记者 安峥 摄

  太平桥

  在悠悠的雎水河上,还矗立了一座百年石拱桥——太平桥,延续了两百余年的“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民俗文化活动,让太平桥成为了海内外闻名的民俗景点。

  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曾是德阳、绵竹、茂汶三地的交通要道,见证了无数行人的匆匆脚步。桥身石阶三十六步,暗含“六六顺意”的吉祥寓意,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关于这座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清嘉庆年间,雎水虎头岩下洪水频发,百姓出行受阻。乡绅林贤捐出白银1800余两,组织修建了这座坚固的石拱桥。自此,过往行人得以平安往来,这座桥也被百姓们视为“太平”的象征。

  春社踩桥

  身为雎水春社踩桥会非遗传承人,黄长路对雎水踩桥的历史如数家珍——当年雎水太平桥落成的时候,恰逢春社日,老百姓开展了很多的民俗活动,年复一年形成了现在的雎水春社踩桥会。

  如今,安州区雎水太平桥春社踩桥民俗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时间是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民俗春社日,是川西北地区最为壮观的民俗活动之一。

  “这个活动包含了很多内容,包括在桥上走三遍、娃娃拜狮拜干爹、丢药钱等民俗活动。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吸引大约20万人来此踩桥。经过200多年的演变,雎水春社踩桥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活动中最有独特性的、不可复制的民俗‘活化石’。2012年该活动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2017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新价值节庆’。”黄长路告诉记者。

  每年20余万人的中国春社·雎水踩桥大型民俗活动,构成了一幅内涵丰富、画幅庞大的现代“清明上河图”,成为雎水镇每年文化旅游活动的亮点。

  雎水镇副镇长李怡兰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擦亮百年古镇特色名片,提升川青铁路安州站站前广场综合功能,全力推动中国春社·雎水踩桥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规划建设非遗传承体验新空间,精心谋划设计沙汀纪念馆和廊桥项目,不断提升游客文化获得感和体验感。(记者 宋德平 唐显玫 安峥 冯宝安)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