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三台
【三台】“三化”模式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
发稿时间:2023-07-25 09:22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近年来,三台坚持以构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方向,创新探索社区平台化、服务市场化、治理智慧化的“三化”模式,着力破解城市基层微治理难题,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乡镇、难事联动解决”目标。

  原标题:社区平台化 服务市场化 治理智慧化

  三台:“三化”模式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

  近年来,三台坚持以构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方向,创新探索社区平台化、服务市场化、治理智慧化的“三化”模式,着力破解城市基层微治理难题,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乡镇、难事联动解决”目标。

  

美丽三台 (张立人 摄)

  延伸服务深度 社区平台化破解“小区自治”难

  “安了路灯后,再也不怕黑了。”近日,在三台县潼川镇草堂社区陈家巷小区,居民们围着小区自治委员会二号段的号段长石绪有,连声感谢。

  陈家巷小区是三台最大的“城中村”,由于无法引进物业公司,这里长期脏乱差,纠纷频繁。现在在社区党委的牵头下成立小区自治委员会,许多难题已迎刃而解。

  潼川镇常住人口约12.3万,平均每个社区服务约1万多居民,而每个社区工作人员只有十几个,如何把分散的资源、专业的力量整合起来参与社区治理,是该镇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为此,该镇紧抓党建引领这个关键,探索党组织“嵌入”社区物业机制,推行社区“两委”成员和业委会、物业公司党员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吸纳离退休干部党员,有威望、有能力的居民党员进入业主委员会,鼓励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业委会主任,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

  据了解,全镇成立小区党组织23个,三无小区联合党组织37个,疫情防控小区临时党支部137个,建立起社区治理人才库、能人库、资源库。脱颖而出的党员、志愿者骨干,成为社区开展群众工作的“支点”,从解决群众身边事到人口普查、防诈知识宣传,这些“支点”都发挥了关键作用。“有了党员模范带头,小区群众有积极性,开展工作更加轻松。”草堂社区党委副书记李银凤说。

  在古城社区,由民警、网格员、社区志愿者、心理医生、法律顾问等组成的社区服务达人、法治宣传服务队、居民志愿者队伍等形成社区专业化服务力量,开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通过搭建‘融合共治’平台,多元共治,不断拓展服务深度,解决了小区治理难的问题。”潼川镇人大副主席邱磊介绍道,该镇在多元共治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三方共议”机制,实行问题采集、前期评估、组织协商、民主监督、持续跟踪“5步工作法”,提升居民参与治理意识,有效推进172个老旧小区改造和87部住宅电梯加装,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1800余个。

社区假期托管班

  提升专业程度 服务市场化破解“服务供给”难

  日前,潼川镇解放街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团队走进检察院小区,为居民讲解消防安全知识,免费发放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以社工组织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拓宽服务范畴是解放街社区推动小区微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解放街社区党委书记陈伟芸介绍,近年来,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引入专业社会组织的同时,孵化培育13家本土社区社会组织,开展便民服务、就业培训、假期托管、普法教育、环境治理……社工能力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充满活力也变得更加专业。

  三台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好镇级社会工作服务站、社会组织孵化服务中心,潼川镇实现社会工作室全覆盖,累计培育本土社会企业1个,社区社会组织29个,注册志愿者2000余人,招募开展社工、志愿服务项目150余个。

  据介绍,2023年,该县已向17家社会组织投放社会服务微项目17个,开展社区治理演讲大赛、社区亮点提炼指导、试点工作拉练、公益创投项目培训、社工证考试培训等70余场次;形成服务品牌20余个,创新开展公益创投、慈善社区节、社治嘉年华等大型活动,社区治理试点成果广泛推广。

  为提高居民服务精准化,三台还从关爱“一老一小”为切入点,成立乡镇慈善微基金,专门用于困难群众帮扶、重大灾害救助等工作。

  近两年来,该县聚焦小区环境治理等群众关心事,发布11个公益创投项目,有效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同时,整合资金50万元成立社区服务公司,提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等20余项专业服务,实现创收10余万元,全部收益都将投入公共事业,并聚焦老旧小区“飞线充电”安全隐患,以低偿市场化运作模式,为47个老旧小区安装智能充电桩,实现居民“充电自由”。

志愿者清理花台

  拓展覆盖广度 治理智慧化破解“空白管理”难

  “打开小程序找工作,办理业务也很方便,还可以参加志愿活动换取积分,到链接下的商家买东西可以打折……”在梓锦社区,居民龙运华打开手机上的小程序,为老人们讲解用途。

  龙运华说的“小程序”是潼川镇开发的“i潼川”微信小程序,该程序是潼川镇探索构建“互联网+政务”推出的居民服务平台,有办事指南、建言献策、服务达人、志愿积分抵扣等热门服务,建设治理信息适时提取、工作对接即时完成的指尖平台。

  “以‘i潼川’为载体,梳理涉及民政、残联、人社、医保等部门办事流程清单,实现了居民办事少跑路。”邱磊介绍道,同时通过开发老旧小区智慧监控平台,配置火苗捕捉、机动车乱停放、垃圾暴露等27种场景识别算法,实时提取视频图片和报警信息发送至辖区网格员、业委会成员等管理员手机APP,实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问题迅速协调处置,填补老旧小区无人管、无法管“空白”。

  据了解,在潼川镇,除了像陈家巷这样的城中村,也有由村改居形成的社区,社区范围内“三无”小区多、住户多、商家多、流动人口多,监管难度大,同时还存在基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汛期易积水路段,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实现社区干部随时随地了解小区情况,保障了社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潼川镇以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和“雪亮工程”系统为基础,将11个应急广播前端、150套应急广播接受终端、1100个“慧眼工程”点位和基层治理微信小程序纳入指挥调度体系,在综治中心实现指挥调度、视频会商和视频监控,搭建起基层治理的“大脑中枢”,实现应急广播与监控有机联动,提高了辖区内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工作的快速协同能力。(刘玉明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