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绵阳:城乡并进,同绘“美美与共”新画卷
发稿时间:2023-12-12 07:30   来源: 绵阳日报

  涪江之畔,绵山之南,是为绵阳。

  绵阳既有繁华的城市,又有广袤的农村,随着全市城乡发展格局不断优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进入提质加速的关键期。

  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如何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绵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深入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坚持创新引领,实施“五市战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城乡融合发展释放持久动能……

  创新,始终是各美其美的不竭动力;融合,始终是推动美美与共的强大引擎。一幅环境优美、城乡共荣的画卷正在绵阳铺展开来。

  发展观

  共建共享共荣,城与乡“双向奔赴”

  绵阳如何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好新时代新征程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一个个生动的实践是例证——

  以涪城区青义镇为例,一条绵延30公里的“科创大走廊”由此延伸,18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8万平方米多层次科创平台……硬核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空间、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汇聚于此。

  一个“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在青义镇形成的背后,是把服务园区发展、创新产业链、搭建载体平台作为坚定选择,让科技、人才、配套资源相继涌入,让乡镇释放强“磁力”。

  既要有载体,更要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实现资源要素流通,为城乡融合发展铺路。为此,绵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考虑不同县城、乡镇、乡村资源禀赋、发展程度,分类推进、精准施策,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加快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城与乡,互动融合中方能高质量发展。“要把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作为基础工程”成为绵阳走好城乡融合之路的重要一步。

  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推进村社“五清”、场镇“四定”、城区“四化”,采取常态化媒体曝光、每季度评选“十佳十差”乡镇等方式,推动城乡环境面貌大幅改善。

  如今,行走绵阳的城镇乡村,阵阵新风扑面:城区内,百花竞放、草木葳蕤,路边车辆停放有序、整齐划一;乡村里,庭院干净、路面整洁、水清岸绿、沟渠畅通……

  在推动城乡融合的道路上,绵阳坚持城乡一盘棋理念,把城市和乡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以县域为重要突破口,聚焦产业发展、要素流动、资源配置、基层治理等领域集中攻坚,打通堵点、消除痛点、解决难点。

  着力点

  夯实城乡融合根基,积蓄更大发展动能

  11月28日,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开通运营。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C6047次列车缓缓停靠在安州站的站台上,这标志着安州区链上“动车”,加足马力“出圈”。

  对于县域发展而言,四通八达的交通就如同一支粘合剂,将产业、旅游、人才等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整体,为城乡融合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道路改善了、环境变美了,村里吸引到了更多游客。今年1至10月,村里接待游客32.8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393万元。”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用一组数据直观地展现了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如何进一步提升县域基础保障水平,以城乡融合发展重塑乡村基础系统?

  绵阳加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道路、供水、电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资金20亿元实施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已完成投资19.13亿元,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明显提高。

  基础设施在提档升级,基本公共服务也在提标扩面。以安州区桑枣镇为例,镇上在大力推进病床扩容和药物储备的同时,还组织了巡诊车,配备救治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和药品,根据群众需求走村入户,开展了一系列灵活机动的送医上门服务。

  让群众有“医”靠,这正是践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实践。近年来,绵阳坚持公共服务围绕人口配、跟着人口走,推动公共资源向县城和中心镇倾斜,集中力量提升功能品质和辐射带动能力,在教育、医疗、农村养老等方面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方法论

  既“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又巧妙融合

  日前,赛迪顾问发布《2023西部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其中绵阳江油以榜单第8位,三台以榜单第36位成功登榜——

  江油“李白故里·特材新城”特色产业名片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三台锚定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方向,坚定不移走基于农业优势和人口红利的工业强县之路。

  冲刺“百强”具体路径虽然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向好而行。不难发现,入选榜单的县(市)皆有一个共同点——“量体裁衣”,走特色发展之路。

  路径之一便是大力激发“镇能量”。镇域强则县域强,如何让镇域“小精彩”助推全域“大发展”?

  以镇域“小精彩”助推全域“大发展”。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街道)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按照工业、农业、文旅、商贸4个类别,选取了39个乡镇开展试点。

  其中,青义镇、永兴镇跻身“2023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芦溪镇、许州镇入选首批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带动取得了较大突破。

  典型开路、试点先行,就是要更好地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今年8月,全市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对这项工作再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各地促进资源统筹配置、功能衔接互补,县域经济“先头部队”实力不断壮大。

  面对一些地方距离绵阳中心较远,资源优势较弱,存在三产融合不够、产销市场衔接不畅等问题,造成乡村农产品和城市深加工之间存在一条“沟壑”,怎么填补?

  绵阳给出的关键“招式”还在融合——以县城为代表的县域经济具备天然优势,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有效引导城乡之间彼此互为市场、互为商品和原材料来源地,达到供需高效适配。

  作为绵阳市内离城区较远的区县之一,平武县厚朴种植基地面积达38.5万亩。经过不懈的招商引资、产业园建设、配套设施完善,大大小小的厚朴加工厂星罗棋布,如今全县厚朴产业总产值超2.5亿元,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做强底部支撑,县域成势进位,城乡跃动蓬勃活力。绵阳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寻找融合发展新机遇。

  (绵报融媒记者 李灵越 尹秦 曾晨)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