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子云亭 > 列表
     蒲远德 作        编辑:郭成 [详情]
     □ 韩浩月(河北廊坊   何万敏先生对我而言是位既熟悉又陌生的人。因为文稿的问题,偶尔与何先生在微信中交谈几句,我称他为何老师,是发自内心觉得他阅读与写作功底深厚,有学者范儿,他叫我韩老师时,不免有点忐忑,于是便宽慰自己道,“这是何先生有.. [详情]
     □ 唐钰(游仙)   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刚上初中,给我们村舞灯的队伍写过一些唱词,那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打油诗,算是我最早的文学作品。   那时过年远比现在热闹得多,有舞狮、马灯、彩船等文娱活动,锣鼓喧天,唢呐齐鸣,一家家登门祝贺新春,吸引了一群大.. [详情]
     □ 邓训晶(隆昌)   绵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早就想去一睹芳容。前几天,我们几个好友相约绵阳游。绵阳很好客,一改冬天的阴冷沉闷,天气好得出奇,暖阳高照,天空也是蓝汪汪的,我们下车就兴冲冲直奔绵阳著名景点越王楼。   可就在越王楼下的东方红大桥上,我.. [详情]
     廖伦涛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家乡都不富裕。盐亭不大,地处川西北丘陵边缘,曾有谚语:“宽南部,野巴州,盐亭是个窄卡卡”。条件差了,就什么都与“缺”字有关:缺水、缺电、缺工厂,也缺钱、缺粮、缺柴……   作为城镇居民.. [详情]
     ■王代伦   小时候骗毛娃子砍柴的事儿,我总也忘不了。   我的老家在离场镇十多里的忠兴镇安乐村。原来光秃秃的山峦,而今已是树林茂密,满眼葱郁。现在农村煮饭,很少烧柴了,我们那里大多用上了天然气。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读小学时,我们经常是缺米下.. [详情]
     ■何仁君   母亲高龄多病,我联系去看中医,她见我穿的凉皮鞋:“娃儿呢你又穿凉鞋,脚要生汗,改天做一双青布鞋”。老人家说做鞋,那是她的爱。我没有去解释生不生汗,她还能不能做鞋的问题。听她说青布鞋,脑海里就泛起幼时穿青布鞋的情景。  .. [详情]
     郭明金   老家有一条涪江河,四十年前,赶场溜去都要坐船。   天色蒙蒙亮,人们带上自家园子里蔬菜或水果,急匆匆地往河对面街上赶。走着走着,一条河横在眼前。河面上轻雾袅袅,看不见对面的船。   “喂——过河哟!”走到这儿.. [详情]
   现在的高川乡,约有六千居民,利用得天独厚的绿色环境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成为乡村特色农业新亮点。 [详情]
     廖天元(南充)   “小雪”节气一到,气温就开始断崖式下降,如果恰逢下雨,风雨中忘穿秋裤的滋味,绝对比望穿秋水的滋味长得多。街上的人少了很多,不得不出行的人们,似乎变得有些蔫耷耷的,缩着头,夹着腿,不出声,只顾埋头向前走着。   我却.. [详情]
 
首页  |  上页  |  下页  |  末页 当前:179 / 345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