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盐亭
【盐亭】科技创新激活生物医药全产业链
发稿时间:2025-09-19 08:54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五千年前,中医始祖岐伯在盐亭尝百草、辨药性,与黄帝论医著就《黄帝内经》,为这片土地烙下“千年药乡”的深厚印记;如今,这份跨越千年的医药智慧,正沿着“建圈强链”的发展脉络,在盐亭焕发出现代产业的蓬勃生机。

  

 

  村民正在中药材基地采收吴茱萸

  

 

  迪澳药业工人正在查看设备运转情况

  

 

  奥蓉生物科技多肽项目加快设备安装调试

  

 

  锦茂生物注射剂生产线

  □ 记者 彭紫薇 文/图

  五千年前,中医始祖岐伯在盐亭尝百草、辨药性,与黄帝论医著就《黄帝内经》,为这片土地烙下“千年药乡”的深厚印记;如今,这份跨越千年的医药智慧,正沿着“建圈强链”的发展脉络,在盐亭焕发出现代产业的蓬勃生机。

  从5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到国际市场占有率超80%的柑橘提取物生产线;从填补川西北空白的高端多肽项目,到区块链赋能的全链条质量溯源体系,盐亭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新赛道,串联起传统种植、科技研发、集群制造的全产业链条,让古老药香与现代科技交织,奏响了“千年药乡”向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高地跨越的新乐章。

  承古融今 千年药脉奏响现代产业新乐章

  盐亭与中医药的深厚渊源,可谓源远流长。据《史记》记载,中医始祖岐伯生于斯、长于斯,在此尝百草、辨药性,与黄帝论医而成《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这片土地上,至今仍流传着“千年药乡”的美誉,中药种植和使用的传统代代相传。

  走进盐亭县岐伯镇的乡村田野,当地农民种植中药材的场景随处可见。盐亭药谷观光家庭农场负责人赵志国今年种植的两百多亩吴茱萸迎来丰收,“现在政府支持发展中药材种植,今年亩产鲜果能达到800公斤,比去年平均每亩增产了五六十公斤。”正在田间忙活的赵志国说道。

  在盐亭经开区,绵阳迪澳药业有限公司现代化提取车间里,工人们操作先进设备,加紧生产即将发往法国、美国、西班牙等国际市场的圣草次苷原料,“在同样的原料里,我们能提取加合成10多种品种,这在同行中并不常见。”公司负责人表示。

  令人惊叹的是,这项创新技术的原料,竟是日常生活中常被丢弃的柑橘落果,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这项技术不仅让企业赢得国际市场青睐,还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迪澳药业的发展,正是盐亭中医药产业从传统迈向现代的生动缩影。作为中医药始祖岐伯故里、四川省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绵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功能区,盐亭将生物医药列为新型产业,推动中医药与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成以桔梗、白芷、百合、蜀艾等为主的中草药种植基地5万亩,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筑牢了优质原料根基。

  聚链成群 建圈强链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

  今年,盐亭出台“加速推进产业革新与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建圈强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奥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肽项目建设工地,塔吊林立、焊花飞溅,工人们正在安装多肽合成反应装置。这个总投资1亿元、占地50亩的生物科技项目,预计今年12月中旬投产。“对我们而言,这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一步。”该公司总经理郭少全表示,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能达1亿元,可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

  奥蓉生物科技项目不仅是单个企业的成长,更是盐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作为盐亭县重点培育的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奥蓉多肽生产基地投产后,将填补川西北高端多肽生产领域空白,成为盐亭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为打造优良产业发展生态,盐亭经开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立足园区实际,创新打造“园区事园区办”服务新模式。“我们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承接营业执照变更、公司注册、技改投资备案等84项下放权限,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同时,按‘一个项目、一支队伍、一本手册’建立‘项目专员制’,推行企业点单、团队接单、专员跟进模式,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帮办代办服务。”盐亭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如今,盐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效应初显。盐亭迪澳、新华康等企业年产柑橘系列提取物超2000吨,橙皮苷系列产品占全国总产量 70%以上,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市场。其中,橙皮苷、地奥司明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辛弗林、圣草次苷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80%,盐亭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柑橘系列提取物及衍生物综合利用生产、出口基地,形成了以动植物提取、化学合成等生物技术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创新赋能 科技驱动绘就产业升级新图景

  在盐亭产业规划蓝图中,科技创新被置于核心位置,成为驱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全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位于盐亭的四川锦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开启“智改数转”进程。该公司与重庆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依托科技创新,研发出全国首个无药物残留、无公害、对畜禽无副作用的新药——肽核酸系列产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在该公司智能化车间内,注射剂生产线高速运转,烘瓶灭菌、拉丝灌封等工序全自动化。“目前生产线已投产,生产效率提升了30%。”公司质量部经理杨非徇表示,企业将以“智改数转”为契机,通过持续数字化转型,实现效率与效益双提升。

  放眼整个盐亭经开区,创新实践遍地开花。迪澳药业探索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原料溯源,借助区块链构建从田间到车间的全程可追溯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奥蓉生物计划建设数字化车间,实现多肽合成过程精准控制和实时监测,提升产品一致性与稳定性。这些创新实践正重塑盐亭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推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目前,盐亭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实用新型专利29项(含发明专利17项),建有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户。

  沿着生物医药建圈强链的进阶之路,科技创新正持续为盐亭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智”造动能,推动产业从“集群成型”向“高端跃升”稳步迈进,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盐亭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科技创新为纽带,深化生物医药与能源化工产业技术融合、链条联动,进一步补链强链延链,加速串企成“链”、聚链成群,推动产业生态向更高能级跃升,为构建全县现代产业体系筑牢生物医药产业根基。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