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鲲鹏锂矿选矿项目施工现场。 记者 尹秦 摄
● 通过提前介入、专家预审、并联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发展
● 创新开展“企业交单、环保接单”面对面纾困解难专项行动,深入重点规上企业、中小微民营企业一线问诊,形成常态化企业服务机制,累计走访企业190余家,收集并办结企业需求170余条
“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批复,现在我们在全力以赴地加快建设!”近日,在位于安州区的金鲲鹏锂矿选矿项目施工现场,四川省金鲲鹏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强感慨道。不久前,他刚把一封手写感谢信送到了市生态环境局,信中对环保部门“面对面”服务企业、破解难题的效率连称惊喜。
原来今年7月,总投资5.5亿元的金鲲鹏锂矿选矿项目提交环评报告后,因报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是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当时我们很着急。”徐强回忆。
转机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的主动介入。市、区两级生态环境局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对该洗选矿公司的环评报告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不仅指出了报告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还直奔项目现场“把脉问诊”,仅一周后就完成修改并进行提交。
更让企业意外的是,修改后的环评报告仅用一周便通过审核,全程审批时间压缩至30天内。如今,走进项目施工现场,多台重型机械正轰鸣作业,工人们加紧建设浮选车间与仓储设施。
“环评批复后,我们心里踏实了!”徐强指着规划图介绍,项目计划明年2月投产,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处理90万吨锂辉石及锂尾矿的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环保手续完善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更有底气。
一封感谢信,也折射出营商环境优化的温度。“环保审批不是‘卡脖子’,而是‘护航员’。”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提前介入、专家预审、并联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落实“双提双解”常态化工作机制,创新开展“企业交单、环保接单”面对面纾困解难专项行动,深入重点规上企业、中小微民营企业一线问诊,形成常态化企业服务机制,累计走访企业190余家,收集并办结企业需求170余条。
“守护绿水青山与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来不是选择题。”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优服务、促发展”机制,在环境准入、污染治理、技术帮扶等方面持续创新,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绵阳最亮丽的名片,书写更多生态与经济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
(安州融媒 记者 尹秦 王泽宇)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