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2025年5月,涂某接触到网络上某“法律咨询公司”工作人员张某。在张某唆使下,涂某不再愿意缴纳2020年12月投保的一份长期保险单的保险费。张某承诺,可为其办理全额退保,但需支付服务费,且不能与投保的保险公司人员联系。
涂某虽然对张某的承诺和其合法性将信将疑,但在利益的诱惑下,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发给张某。
为达到全额退保的诉求,涂某便委托张某全权办理。于是,张某便向监管机构投诉该保险公司,认为投保时,保险公司存在瑕疵,要求全额退保。监管分局将投诉案件转送至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迅速处理该投诉案件。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联系投诉人,发现投诉人的声音、语言习惯与当地人存在较大差异。
经工作人员查询涂某预留电话,并联系该保单销售人员,涂某为四川当地人,不存在不会方言的问题,工作人员联系涂某后,发现投诉人与投保人不一致。工作人员遂询问张某与涂某的关系,涂某承认是通过网络认识张某,并委托张某为其办理退保业务。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建议涂某尽量不要退保,多一份保障更安全,以免造成损失,同时,更不要轻信陌生人的不实承诺,保护好个人信息,以免人身及财产安全受到侵害。
【案例分析】
本案中,涂某可能接触到代理退保黑产,为了自己的私利,希望借助他人实现全额退保诉求,但却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投保不易,退保更需理智。一旦退保,被保险人失去保障,再重新投保,面临很多不利因素。一是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保费上涨,甚至可能被拒保。二是退保后,一旦被保险人发生疾病或意外,失去保险保障,得不偿失。
【消费风险提示】
小编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
理性维权:保险理赔、保单退保等相关保单权益,应通过正规合法途径进行,切忌轻信他人,避免遭受诈骗。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以免被非法使用。
希望通过小编的提醒,借广大客户一双慧眼,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绵阳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