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为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单篇精读课的有效实施路径,近日,游仙区建华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以“以单篇见单元,以精读促素养”为主题的2025年秋大单元视域下单篇精读说课展示教研活动。五位青年教师立足不同学段特点,结合统编教材经典篇目,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说课展示。
在说课展示环节中,史小林老师执教的《书戴嵩画牛》以“艺术鉴赏与思辨”为大单元主题,紧扣文言文特点,创新设计“读画—品画—辩画”三层阶梯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牧童与杜处士的视角差异,深刻感悟“实践出真知”的哲理,并巧妙关联单元口语交际“聊聊书法”内容,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的有机融合。
唐瑞老师带来的《海滨小城》围绕“祖国山河美如画”单元人文主题,以“色彩词”为语言训练切入点,采用“找—读—仿—创”四步教学法,指导学生品析文中“银白色”“青灰色”等词语的精妙运用。通过设计“我的家乡调色盘”实践活动,有效落实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袁静怡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基于“自然之趣”单元目标,重点聚焦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对比分析。通过创设”我是生态解说员”的情境任务,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榕树与鸟群的描写变化,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巴金“以景载情”的写作特色,并为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做好铺垫。
吕君老师展示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关键句助力理解”为语文要素抓手,精心设计“海底探秘地图”任务单,指导学生准确圈画段落中心句,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西沙物产思维树”的绘制。同时巧妙链接课后阅读材料《南海明珠》,深化学生对“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一写作方法的理解。
蒋佳鑫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紧扣“连续观察”单元要素,创新开展“科学家的观察笔记”项目式学习。通过微课生动演示爬山虎的攀爬过程,指导学生运用“触、巴、拉、贴”等动词链复述生长变化,并延伸至观察绿豆发芽的实践记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证精神。
在活动总结环节,教研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交流,对五位教师的说课展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学校青年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创新思考与实践智慧。
经过热烈讨论后,教研组长和邓旖旎校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他们强调,在大单元视域下开展单篇精读教学,需要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特性:
首先,要突出“关联性”。教师需深入研读教材,准确定位每篇课文在单元整体中的教学功能,建立篇目与单元主题、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其次,要注重“层递性”。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梯度提升。最后,要体现“生长性”。教学不仅要关注“这一篇”的理解,更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实现学习能力的迁移运用。
邓旖旎特别指出,本次活动成功搭建了“理论引领—实践探索—反思提升”的教研闭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平台。他要求语文教研组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研究:一方面要加强对“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另一方面要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切实推动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生根。
邓旖旎表示,本次活动成功搭建了教学理念向实践转化的桥梁,后续学校将继续围绕“任务群设计与评价”开展深度研讨,持续推进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史小林 朱莎莎 黄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