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盐亭持续推进宜居城市建设行动——
城市更新内外兼修 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水清岸绿的盐亭县城一角
攻坚基础短板
聚焦“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六个层级,持续完善城市体检机制,坚持“先体检、后更新”的理念,围绕市民的“急难愁盼”推进城市更新
重塑生态本底
高效盘活腾退留白地等闲置地块,因地制宜实施植绿补绿、改造增绿,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嫘祖文化等元素,提升城市微空间品质,强化水环境治理
提升功能品质
精致塑造城市“气质”,新建、改建口袋公园、居民小区、商业街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公共卫生间,提升如厕环境,科学规划停车位,有效缓解“停车难”
廊桥映碧水,岸芷吐新绿;文同广场笑语喧,红石街上车流畅……初秋时节,漫步盐亭县城街头,每一步都能遇见惊喜——曾经困扰群众的“民生痛点”,正悄然蜕变为触手可及的“幸福亮点”。
今年以来,盐亭县锚定“和谐美丽新福地”建设目标,以“绣花功夫”深耕城市有机更新,扎实推进“宜居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短短半年间,38个城市提质项目多点开花、同步推进,8.2公里雨污水管网织密民生保障网,4.1公里城市道路焕新出行体验,一幅“旧貌换新颜”的宜居画卷在盐亭徐徐展开。
改建后的文同广场焕然一新
攻坚基础短板 筑牢城市“里子” 破解民生难题
今年以来,盐亭始终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城市病”,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指数。
弥江路曾经是盐亭城区内涝的重灾区。一遇到下大雨,路面积水没过膝盖,很多商铺进水,车辆无法通行,附近居民怨声载道。今年3月,云溪镇雨污水管网设施补短板项目启动,短短三个月时间,完成了3600米雨污水管网改造。
“改造前雨污同流,现在雨污水分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项目负责人陶柱介绍说。盐亭针对政府街、文同干道、弥江路、石菖巷、梓江南路等重点路段实施系统性改造,有效提升了城区防洪排涝能力与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红石街的变迁更是民声回响的生动注脚。这条常住8937人、企业商户330余家的街道,曾因雨污不分流致内涝,污水外溢、路面破损、道路拥堵等问题常年困扰群众。通过针对性改造后,如今路面铺装已完成,污水管网铺设及人行道施工进入收尾阶段。沿街商户纷纷点赞:“现在路面黑化拓宽了,两边污水管网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出行更方便了。”
市民的亲身体验,印证了盐亭系统推进城市更新、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的实效。盐亭依托“窗口接访+热线倾听+网络问政+书记坝坝会”等线上线下渠道,建立起常态化群众参与机制。在红石街改造项目中,社区积极反映居民诉求,住建部门充分吸纳群众意见,让改造真正做到为民所需、为民所建。
截至目前,盐亭全县已完成雨污水管网建设约8.2公里,更新城市道路约4.1公里,完成人行道透水铺装约15000平方米。“我们坚持‘先体检、后更新’的理念,围绕市民的‘急难愁盼’推进城市更新。”盐亭县住建局总工程师李伟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城市体检机制,建立常态化群众参与渠道,聚焦“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六个层级,系统查找并解决群众身边的难点堵点和发展短板。
蓝泊湾市政道路改造有序推进
重塑生态本底 擦亮城市“面子” 绘就宜居画卷
傍晚的弥江河畔,凉风习习中沿岸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两江绣带,四岸画廊”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以前污水直排河里,河水发臭;现在水清了,岸边绿植多了,环境越来越好。”市民李洋洋的感受,是盐亭生态蝶变的缩影。
弥江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是盐亭生态治理的“重头戏”。目前,廊桥至闸坝桥600米样板段施工基本完工,沿岸种植的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既扮靓河岸,更成为水质“净化器”。“花叶芦竹吸收氮磷抑制藻类,水生美人蕉吸附重金属,通过生态方式实现水环境自然净化。”工程项目负责人魏建解释道。若样板段效果好,后续将推进32公里水生态修复,为市民打造更优美的亲水空间。
弥江两岸的优美景观,正是盐亭水生态修复工程取得成效的直观体现。生态治理不止于河道。近年来,盐亭坚持“做优旧城、拓展新区、组团发展”工作思路,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高效盘活腾退留白地等闲置地块,因地制宜实施植绿补绿、改造增绿,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嫘祖文化等元素,提升城市微空间品质;重点攻坚基础设施短板,强化水环境治理。
城北片区作为盐亭城市扩容提质的“主战场”,规划以生态为基底、以民生为导向。项目自2023年10月启动以来,不仅完成了梓盐路、万安二路等市政道路建设,还同步推进弥江河河道治理、防洪堤坝修建、生态屏障建设等河道整治工程。“一期市政道路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跨江大桥建设,二期将进行弥江河右岸道路连接线建设、河堤改造、河道清淤等工作。”魏建表示,建成后将大大改善弥江河流域生态环境,提高周边居民居住环境。
夜晚的梓江河堤廊桥熠熠生辉
提升功能品质 夯实城市“底子” 点亮幸福生活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盐亭注重精致塑造城市“气质”,让市民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文同广场的焕新是典型代表。斑驳地面变为平整透水步道,中央主题花坛里月季、绣球竞相绽放,绿荫下错落摆放着休闲长椅;专门开辟的儿童游乐区色彩明快,滑梯、秋千一应俱全;健身广场器材齐全,满足全龄段锻炼需求。“变化太大了!”带着孩子玩耍的市民雷丹指着不远处的健身区说,“环境变美了,不仅绿植多了,还增加了这么多健身器材,晚上过来散步、打球、跳跳舞,身体舒展了,心情也格外舒畅。”
焕新的不仅是广场,周边的“毛细血管”也同步升级。翻新后的公厕干净整洁,设施完善,解决了过去的“如厕难”问题;广场周边科学规划了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难”……“以前在这附近散步或办事,找个厕所得跑很远。”市民刘艺会感慨道,“现在这新公厕建得特别好,宽敞又卫生,实实在在方便了老百姓。”
城市更新的核心在于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服务民生。近期,县城口袋公园、居民小区、商业街等一批新建、改建公厕陆续投用,让“方便”事真方便;中央天街的老旧公厕被设计简约的新公厕取代,内部整洁明亮,还增加了智能感应设备。“环境变好了,生活品质提升了,生意都好做了!”附近商户王女士由衷点赞。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弥江河畔的廊桥熠熠生辉,孩子们在新建的游乐设施上嬉戏玩耍,老人们在休憩长椅上闲话家常,青年人在健身器材上挥洒汗水……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正是盐亭城市更新的真实写照。
按照“宜居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盐亭县将继续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盐亭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让盐亭的城市品质和居民幸福感持续提升,为建设‘和谐美丽新福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记者 彭紫薇/文 雷红霞/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