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 > 旅游资讯
平武报恩寺:“深山故宫”的传奇与新生|古地名新活力
发稿时间:2025-08-21 09:55   来源: 涪江观察
  摘要:在绵阳平武县城中心位置,有一座宫殿式建筑群,它穿越580多年历史,香气萦绕数百年,将“感恩”之心浸润乡邻,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它就是从明代挺立至今的报恩寺。

  

  在绵阳平武县城中心位置,有一座宫殿式建筑群,它穿越580多年历史,香气萦绕数百年,将“感恩”之心浸润乡邻,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它就是从明代挺立至今的报恩寺。

  2024年,平武报恩寺入选四川省第二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被定为古建筑和古遗址。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正沿着九绵高速,来到秘境平武,叩开报恩寺的山门,探寻深山古刹的过往,一探明代盛世遗珠。

  

  

 

  深山藏故宫 穿越五百年

  走近报恩寺,抬头便看到一座单檐歇山式山门,拾阶而上,门前横匾高悬,是明代蜀中文学家杨升庵题写的“敕修报恩寺”。

  寺前广场上有“华表”两座,寺内有“金水桥”三座。山门外,是一对八字墙。山寺背后,是大片参天古树和低矮灌木。

  

  进大门,路边台上有彩塑的四大天王神像,色彩有些脱落,但雕刻精细、神态威武。

  寺院里,3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万佛阁等佛殿,整座古寺布局严谨、宏伟壮观。

  据《平武县志》记载:报恩寺东西长278米,南北宽100米,占地面积2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格局次第升高,主体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左右对称配列,相互烘托,浑然一体。

  

  “报恩寺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天顺四年(1460年)竣工,历经五百余年,而依然完整如初。”解说员介绍,报恩寺为清一色楠木结构的宫殿式建筑群,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四川规模最大的明代宫殿式建筑群。修建以来,皆受到历代官府的明令保护,历经近580年未遭受大的破坏,所有建筑、木雕、石刻、泥塑、壁画、神像均为建寺之初的原貌,非常难得。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古刹的碧色琉璃瓦在太阳照射下熠熠生辉;有风拂来,悬挂于翘角飞檐下的风铃,依然能够送出悦耳的铃声,近六百年前的铃声,让人回味无穷。

  

  六绝显天工 万龙蛰宫阙

  走进被誉为报恩寺“六绝”之一的华严殿转轮经藏,其底座束腰上雕有八条游龙和波涛,随着游客转动转轮经藏,八条游龙便出没于波涛之中。

  在大雄宝殿的佛像前,供有一块九龙牌位。牌位高约两米,由金丝楠木雕琢而成,边缘透雕九条云龙。

  

  “深山故宫”报恩寺有一个让人称奇的地方,就是龙多。据传,全寺共有9999条龙,因此,报恩寺也被称为“深山龙宫”。

  在报恩寺内各殿屋脊上,有许多造型奇特的吻兽饰物,根据屋脊形式不同,其脊上安装的吻兽数量也不一样。踞于正脊两端,体形似龙的动物称为“大吻”或“鸱吻”,它张开巨口,用利齿咬住屋脊,尾部上卷,背插宝剑……这些造型奇特的动物,传说是龙的九个儿子。虽然同为龙子,但长相各异,因此有了“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之说。

  报恩寺有六绝:

  媲美北京法海寺的彩绘壁画

  全国唯一还能转动的明代转轮经藏

  整木雕刻的千手观音像

  样式繁多的斗拱

  全寺近万条龙

  清一色的楠木建筑

  报恩寺的六绝,共同汇成明代建筑之精美,同时,报恩寺斗拱及彩画,也与众不同。“彩画历经五百余年,仍色泽鲜艳,光彩夺目。全寺的斗拱选料精良,制作精细,造形美观,结构严谨,工艺非凡。”平武县报恩寺相关负责人介绍。

  

  古寺焕新生 融合耀华章

  今年“五一”假期,报恩寺凭借其独特的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创新的文旅融合活动,迅速成为川内乃至全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古建筑与国潮养生的结合,让这里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体验高地。

  “五一”假期期间,平武创新推出“中医药+文旅”主题活动,将报恩寺广场打造为中医药文化沉浸式体验馆。游客在古建筑群中参与制作香囊,品尝天麻鸡汤等药膳,体验推拿艾灸,甚至学习急救技能,形成“游古寺、学中医”的特色文旅模式。

  而这正是平武县持续深入推进报恩寺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平武县探索“报恩寺活起来”路径,以博物馆式的展陈思维、教育功能,让静态的文物“开口说话”。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带火报恩寺,董宇辉“与辉同行·阅山河”直播走进报恩寺,平武县以此为契机,深挖古建筑文化内涵,发展研学游,让关注度和游客量迅速攀升,文旅融合的聚集效应不断显现。

  “报恩寺是平武文旅的核心引擎,我们正围绕它打造县城旅游新业态。”平武报恩寺博物馆馆长郭杨告诉记者,“我们保护古寺不是把它封起来,而是让它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近年来,平武深入推进报恩寺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去年争取“专精特新”资金1.67亿元,极大改善了报恩寺博物馆及周边环境。目前,报恩寺南北长廊、广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平武博物馆、报恩食坊预计国庆期间开馆营业。

  随着九绵高速即将全线贯通,报恩寺,这座“穿越”580多年历史的明代遗珠,将深度融入成都等重要城市“3小时旅游圈”,通过多样化的文化传播方式,持续展现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魅力。

  (涪江观察记者 任露潇 刘曾太/文 视觉绵阳 胡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