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安州试点推行“避险搬迁贷”
发稿时间:2025-08-19 08:20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金融活水润山乡 托起群众安居梦

  安州试点推行“避险搬迁贷”

  8月13日一大早,位于桑枣镇的统一安置点上清小区内,柳万富带着孙儿遛弯到此,眼见着月底即将交房的新家,他感慨道:“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搬出山窝窝,更没想到银行还能主动上门给我们办贷款,享受了国家的好政策,我们也要住进新房子了!”

  今年以来,安州区针对群众获取资金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在桑枣镇、雎水镇、千佛镇、高川乡4个沿山(山区)乡镇试点推行“避险搬迁贷”自主创新改革,探索通过整合贷款产品、设立分险基金、优化金融服务等举措,为群众“搬迁安居”提供金融支撑。

  如今,在安州区像柳万富这样的家庭已有300余户,借助金融活水实现了“旧房换新居”的人生转折,实现了“安居梦”。

  痛点突围

  避险搬迁的“资金之困”

  地处龙门山脉中段南麓的安州,区内山、丘、坝地形地貌复杂,全区共有近30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全市山洪、地灾重点防御区。

  尤其是桑枣、千佛等沿山(山区)乡镇部分生活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每逢汛期,他们的生活区域山体滑坡风险等级攀升。

  “每次下大雨,镇村干部就要连夜转移群众。”桑枣镇党委副书记徐灏指着墙上密密麻麻的隐患点分布图说,尽管政府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但面对动辄户均数十万元的搬迁成本,许多群众只能“望楼兴叹”。

  近年来,在几个沿山(山区)乡镇中,有不少搬迁户因资金短缺搁置搬迁计划。一边是迫在眉睫的生命财产安全,一边是捉襟见肘的财政资金,让避险搬迁工作陷入两难。

  金融破题

  量身定制的“安居方案”

  转机出现在今年3月。安州区直面搬迁资金紧缺、获取资金难的核心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贴息优势,支持绵阳农村商业银行安州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安州支行将“农户小额信贷”“惠农e贷”等系列财金互动产品和信贷产品进行整合,推出“避险搬迁贷”,无需提供任何抵押物,形成“贴息+低息”双重保障,并在桑枣、雎水等4个乡镇试点推行。

  针对群众办理贷款不便、贷款办理效率较慢等问题,安州区采取“乡镇+村组”双管齐下的方式,让有搬迁计划的群众少跑腿、快拿钱。乡镇派出“金融联络员”联合银行“金融村官”,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驻点协作办公,为搬迁农户提供“一站式”快捷金融服务。同时下沉至村组一线,用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家常话”,深入院坝、田间提供“上门办、集中办”服务。

  柳万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获得20万元的贷款,享受其中14万的贴息,以及6万的低息后,共节约了1.8万的利息。“政府为我们制订的‘安居方案’,比在城里租房还划算。”柳万富表示。

  延伸链条

  从“输血”到“造血”的升级

  针对搬迁群众生活生产受到影响、还款存在一定风险等问题,安州区还立足乡镇产业发展实际,落实专人对接全区农业合作社、工矿企业、民宿等资源,专门举办搬迁群众技能培训班,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同时,鼓励搬迁户们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就近在合作社务工,不仅能获得稳定分红,还能提高经济收入,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柳万富一家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为了让他们搬得放心、住得舒心,当地政府还协调帮助柳万富儿子在安置房建筑工地就近找到工作,每月收入超过4000元,减轻了还款压力。

  据了解,截至目前,安州区共协调公岗、民宿管理员等就业岗位282个,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85人。

  安州区改革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明贵表示,“避险搬迁贷”改革试点是安州区2025年谋划推出的12项自主创新改革之一,旨在通过财政贴息降低群众搬迁建(购)房融资贷款成本,鼓励引导群众通过异地自建、自购住房等方式,让地质灾害点周边群众愿意搬、住得好、生活得舒心,远离地质灾害威胁。

  眼下,安州区这条金融赋能避险搬迁的新路径,不仅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居梦”,更探索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有机融合的样本。(安州融媒 记者  宋德平 安峥)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