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在三台县残疾人托养中心的一间工作室里,10余名残疾人正专注地缠绕着零部件的铜线。铜线在指尖灵活翻飞,电子零件被精心组装。
27岁的魏鹏,作为这间工作室的“领路人”,正带领着一群特殊的学员,用双手缠绕出生活的希望与尊严。自2021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有190余名残疾人在这里接受免费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如今,第九批学员也即将带着新学到的技能迈向社会。
“在这做得挺好的,学了这门手艺也能挣钱帮助家里了。”55岁的学员潘东玉回忆,最初让她最为头疼的是如何快速分辨螺丝类别和掌握缠绕铜线的技巧。经过9个月的学习和实践,她的操作娴熟了,正逐步从“小白”成长为“老师傅”。
说起残疾人在掌握这门手艺活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艰辛,身为残疾人的魏鹏感同身受。他穿梭在工作台间,俯身指导学员,演示如何又快又好地完成特定零件的穿线操作。
然而,指导学员时乐观自信的魏鹏,在来到托养中心之前也曾长期陷入消沉和自我封闭的状态。魏鹏患有先天性强直性脊柱炎,特殊的身体条件让他的成长和就业之路格外困难,性格也变得敏感自卑。魏鹏坦言,在创办工作室之前,他一度迷茫,不知何去何从,生活起居全靠母亲照料。
魏鹏深知,要让残疾人真正拥有就业创业、融入社会的能力,必须让他们掌握一门扎实的技能。在托养中心,他不仅性格逐渐开朗,学习能力也显著提升。2020年,掌握了新技术的魏鹏,在托养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这家专注于电子产品零部件加工的工作室。他的目标很明确: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残疾人学习实用技术,带领他们用双手创造价值,为家庭减轻负担。“他们做熟练了,就可以通过快递拿货在家做,然后发回厂家,在家里也能创收。”魏鹏说。
从2021年第一批学员入驻,至今已有190余名学员在此接受培训。这些学员通过来料加工,每天可获得几十元的收入。无论是联系厂家、对接货物、清点数量,还是指导做工、打包发货,工作室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魏鹏的辛勤汗水。他既是技术指导,又是后勤保障,更是学员们的精神支柱。
魏鹏坦言:“我希望通过这种做手工带动学员的方式,让更多的残疾人加入我们,创造价值,为家庭减轻负担。身体的残疾不是困住自身的枷锁,勇敢地走出来面对社会,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吴桐 胡丽 记者 李春梅)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