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伯逊
九寨沟的植物种类繁多,我却对五彩池到长海那片红桦林情有独钟。二十多年前到九寨沟旅游时,便发现了这片尚处幼龄的红桦林。它们弱不禁风,模样实在惹人怜惜,当时我就想,这些纤细瘦小的植株,能否经得起高海拔地区风雨雷电的洗礼。回到工作生活的城市后,每逢人们提起九寨沟,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片红桦林,默默关注着它的一切消息。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旅人们拍摄的风光图片,还是作为人物靓照的背景,几乎都找不到红桦林的影子。尤其是九寨沟地震后,我更担心这片红桦林可能遭遇了厄运。
春末夏初,我进入九寨沟,自然要去看看那片红桦林。车辆驶过五彩池时,我的目光就开始搜寻红桦树的身影。车在长海停车点停下,游人如潮,大家忙着寻找拍照的空隙,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我却将目光投向长海边的林海,一根粗大的红色树干闯入眼帘。红桦!久违的红桦已长得如此高大!我的心有些激动,立刻拍下几张以红桦树为主角的图片。仔细观察,这棵红桦树足有三十多米高,胸径五十多厘米,树干分支多而粗壮,即将脱落的片片红色树皮,像一面面猎猎飘扬的旗帜,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南方人对桦树的认识,或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艺作品和影视剧,而其中多半是对白桦树的赞美。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创作的抒情诗《白桦》,展现了白桦独特的美感与高尚的品格;普希金、屠格涅夫、索尔仁尼琴等作家的作品中,也不乏对白桦林绚丽之美的描绘。可以说,在俄罗斯文学中,白桦象征着纯洁、生命与不灭的力量。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也曾写过《白桦树》……
相较于白桦,红桦似乎没那么受关注。红桦在云南、四川、湖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有自然分布,常生长在海拔一千米到三千四百米的山坡杂木林中,但真正成片生长的极少。我曾攀登过许多大山,见到的红桦几乎都是散生的,要么一株,最多两三株,还常被其他针叶或阔叶树种排挤压制,占据的空间十分有限,长得并不高大挺拔,也缺乏昂扬的气势。这些势单力薄的红桦,好似久被豢养的猫狗,一旦离开主人的呵护进入未知境地,就会惊恐地打量周围环境,哪怕一点声响,都会吓得毛发直立。或许正因为分布稀少、外形不够起眼,红桦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更别说被写入诗文中赞美了。
其实,红桦有着诸多用途。它适应性强、自然更新好、病虫害少、繁殖容易,是绿化荒山的优良树种;树皮富含油脂,可提取桦皮油,性质近似矿物油,还可用来制作帽子或包装用品;木材质地坚硬、结构细密、花纹美观,可制作器具或胶合板……高山地区的群众,常将粗壮的红桦树制成红彤彤的菜板,既美观又耐用。
随着脚步移动,我看到的红桦树不止一棵,而是越来越多,且都生长得十分俊朗。从长海停车点沿着木质游道缓缓下行,红桦树渐渐密集起来。这里的红桦树不再像其他地方那样单打独斗、孤立无援,而是成林成片了。我已无暇欣赏五彩池醉人的春水,不自觉地走进了红桦林。红桦林的面积扩大了不少,林相整齐。明媚的阳光下,一棵棵红桦树挺直腰杆,活脱脱一个个正值青春期的少年郎,热血喷涌,活力无限。我张开双臂深吸一口气,气流缓缓流入鼻腔,一股略带香甜的气息传来,仿佛是少年郎们勇往直前、无惧无畏的青春气息。这难道不是红桦与生俱来的顽强不屈的特质吗?
红桦林的边缘和游道旁,有几棵树干上缠绕着一圈圈麻绳的红桦树,这是保护它们不受游人侵害的措施之一。与之前见到的红桦树相比,这几棵更高更粗,伸展的枝桠仿佛一双双热情温暖的大手,欢迎我们远道而来;微风从枝桠间拂过,发出亲昵的声响,好似当地人脱口而出的“欢迎欢迎”。我猜想,这片茂密壮丽的红桦林,或许就是从这几株高大的母树繁衍而来的。
红桦林是高海拔地区令人骄傲的植物群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郑板桥对竹的赞美,又何尝不适用于红桦呢?红桦林下土质瘠薄、腐殖质少,几乎没有其他植物能在此扎根。唯独红桦不嫌贫爱富,细小的根须紧紧拥抱着坚硬的岩石,扎进裂隙石缝中汲取生存的养分。密密匝匝的红桦树簇拥在一起,历经风雨雷电乃至地震的考验,依然顽强地向着蓝天,拼命抽枝展叶,蓬勃生长。
我不禁为这片高海拔地区少有的红桦林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