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子云亭 > 正文
岳母的菜园
发稿时间: 2025-08-03 10:38    来源: 绵阳日报


  □ 蒲苇

  推开园门的架子,泥土裹着青草的气息扑面而来。岳母正弯腰给番茄搭架子,听见动静便转过身来,蓝布衫后背洇着点点汗渍,她却笑得像株向日葵:“番茄快掉地上了,我搭个桩子,它们就能直起腰来。”

  菜园不过一亩地大,却被岳母绣花似的种出了四季的时令蔬菜瓜果。东南角两畦韭菜一直绿得发亮;东边的菜地一季一个颜色,不是黄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四季豆,就是浅蓝色的胡豆花、鼓胀的豌豆角。西边架着的葡萄藤,紫莹莹的果粒藏在巴掌大的叶片下。最奇的是那排南瓜秧,顺着围墙攀到隔壁枣树上,秋后结出的南瓜金灿灿悬在半空中,像是枣树结的异果。

  每个周末归家,总能撞见岳母在园子里忙活。惊蛰刚过,她蹲在田垄间点豇豆,指甲缝里嵌着黑泥巴;小满时节,她举着竹竿敲香椿,嫩芽簌簌落进围裙;白露前后,她挎着竹篮摘扁豆,豆荚在篮底铺成一朵朵紫色的云……我们总劝她歇歇,她却把锄头往地头一杵:“你们莫嫌弃这些菜,在城里根本吃不到——又没打农药,施的都是农家肥。”

  园子东南角有口机压井,青苔斑驳的辘轳缠着一股细长的麻绳。岳母打水浇园时,井绳勒在掌心磨出了老茧,这是我们见过最能打动心灵的“功勋章”。晨露未曦的清晨,我们还在睡梦中,她已担着两桶清水在菜畦间穿梭,水珠溅在茄子叶上,滚成一串串铃铛,回响在那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前些年,我们软磨硬泡把岳母“骗”进城,名义上是帮我们带娃,实则想让她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跟儿女享享清福。可每到周末,热爱土地的岳母总挂牵着老家的庄稼和一群鸡鸭鹅。她总念叨房前那块空地该松土了,松了土还能种三厢苞谷;田埂上那片豌豆也该收了,再淋一场雨恐怕要生芽。到了周六,她早早起床收拾妥当,便心急火燎赶车回家,哪怕退休后的岳父把家料理得妥妥帖帖,她也实在舍不得放弃钟爱了几十年的土地。暑假回老家,几个小子最爱钻进菜架:丝瓜藤织就的绿帐里,吊着纺锤似的果实;掐一朵南瓜花能当耳坠,摘一根嫩黄瓜掰成几截分着吃,常为了“外婆家的味道”吵个不停。

  菜园边角种着薄荷、紫苏、车前草和茼蒿,这是岳母的“药铺子”。谁家孩子起了痱子,掐几片薄荷叶捣汁擦身就管用;有人胃胀不舒服,泡杯紫苏茶能助消化;熬好的车前草水,既能缓解小便不畅,又能消除内热;茼蒿因含特殊香味,是消食开胃的好菜,既能增加食欲,又可清血养心。岳母文化不高,脑瓜却极灵活,加之勤学好问,真算得上老家那一带的“土医生”。

  去年初春妻感冒了,我们站在楼上看岳母挖地。巧的是,她没多久挖出个酒坛,掀开油纸竟是糖渍金桔:“萍儿(妻的乳名)这几天咳得整宿睡不着,这是好东西,喝了准能好……”七八年前的蜜糖依然清亮,瓷碗里的桔瓣时浮时沉,恍惚间,妻还是那个追着蝴蝶摔进菜畦的小丫头。

  上周末回家,见园里又新辟了一块地。岳母悄悄掀开草帘,竟是几株长势正好的草莓苗。她蹲下扶正歪倒的秧苗,白发在斜阳里泛起层层银光。

  星期天回城时,岳母照例往我们后备箱里塞时鲜菜蔬:塑料袋里的黄瓜还带着毛刺,茄子泛着绸缎般的光泽,新采的扁豆粘着草叶的香气……特别是那一篮子鸡蛋,圆滚滚的像睁着眼睛,盛满了岳母沉甸甸的爱。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