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里种这么多花,一涨水就会被冲走。”
“这些粉色的花,确实好看,但是能活多久?会不会是一种浪费?”
……
近日,有市民对三台县凯江流域黄家坝段沿岸种植的花卉提出疑问,担心这些鲜花可能重景观效果而轻实际功能,甚至影响河道行洪安全。
7月21日,记者来到现场看到,河道两岸成片的粉美人蕉正在夏日阳光下“舒展身姿”。然而,这些“高颜值”的鲜花是否“华而不实”?
记者从三台生态环境局获悉,凯江流域种植的花卉属于“三台县凯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及水质提升项目”,所选植物均为适宜水系环境的生态品种,旨在修复河道生态,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不是景观工程,种植的植物也并非普通观赏花卉,而是根系发达、耐水湿的水系植物。除了粉美人蕉外,其他河段还种植了如香蒲、芦苇、水生鸢尾等。”该项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粉美人蕉等水系植物能稳固河岸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吸收水中氮、磷等污染物,对改善水质、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
针对市民们担心的行洪问题,三台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实施前已组织水利、生态等专家论证,植物种植区域均符合《河道管理条例》要求,不会影响防洪安全。
“接下来,我们将做一些这类水系植物的宣传科普牌,让市民们了解河道生态治理理念。”该负责人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您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记者将持续跟踪反馈
(涪江观察记者 曾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