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安州区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走进花荄镇田间地头,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守护耕地红线”主题,开展入户宣传。
工作人员拿着《耕地保护法规政策》及《四川省土地保护条例》图解手册,用“一亩地能产多少斤粮食”“撂荒地复耕有啥补贴”等接地气的话题,与村民面对面讲解耕地保护政策,将“非农化”“非粮化”禁令、土地节约利用技巧等内容转化为易懂的“农家话”,并现场解答村民关于宅基地审批、耕地流转等疑问。
区田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邓梁表示:我们入户宣传时,常给村民算两笔账——一是粮食账,安州区一亩优质耕地年产719公斤稻谷,够3口之家吃一年;二是生态账,耕地保护好,田埂上的青蛙、蚯蚓多了,土壤才会越种越肥。
“每个村都有‘田长联络群’,村民发现有人占耕地盖房,拍照发群里,镇里24小时内必响应,我们还有‘巡田APP’可以随时查看。”邓梁说,三级田长制不是挂牌子,是要让每块地都有“监护人”。
在推进耕地保护工作中,安州区构建“区级统筹、镇级落实、村级管护”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全区共有乡野“田管家”555名,将耕地保护任务细化到责任地块,每位田长手中都持有一张标有地块位置、土壤质量、种植类型的“责任地图”。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成为田长制的“智慧眼睛”。安州区还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在部分区域架设铁塔视频,通过“空眼”核查与网格员日常巡查相结合,构建起“卫星扫描+视频监控+人工核查”的立体监管网。
从政策宣讲到科技赋能,安州区正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守护耕地红线。据统计,安州区现有耕地46.17万亩,连续4年实现耕地净流入,让“田有人管、地有人护”成为乡村田野的新常态。
(尹攀 王禹濛 记者 安峥)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