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
绵阳加码改革优化用地营商环境,让土地成为“强磁场”
发稿时间:2025-06-30 10:05   来源: 涪江观察
  摘要:6月24日,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围绕一项重点项目的用地审批进行远程会审,“现在我们实行‘即报即审、全程辅导’机制,确保项目用地上得快、落得实。”一位负责审批的工作人员介绍。

  6月24日,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围绕一项重点项目的用地审批进行远程会审,“现在我们实行‘即报即审、全程辅导’机制,确保项目用地上得快、落得实。”一位负责审批的工作人员介绍。

  重大项目建设,从选址、立项,到土地征收、土地供应、登记办证……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地方经济发展的脉搏。如何让项目及时落地?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模式为抓手,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片1.jpg

精准选址,打好项目落地基础

  在项目前期阶段,科学合理的选址至关重要。市自然资源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对接发改等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充分考虑耕地保护、生态红线等因素,科学指导项目选址布局,并对项目选址方案展开相关论证,为后续用地审批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实施“台账制+清单制+销号制”管理,提前掌握项目用地需求,精细化管理和“保姆式”服务使“项目等地”变为“地等项目”,实现资源要素与项目需求的高效匹配。

用地预审,按下审批“加速键”

  如何有效缩短用地审批时间?近年来,市自然资源部门陆续出台17项改革方案,涵盖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等多个方面,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重点项目提前对接省级部门,严格落实审查职责,专员“一对一、点对点”保障市级及以上重大项目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报批,实行远程申报、容缺审查、即报即审、全程辅导,极大提升了审批效率。

图片2.jpg

权力下放,土地征收更高效

  2020年,绵阳成功争取到省级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权;2025年,又获省政府授权行使包括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审批权、土地征收审批权等多项省级用地审批权限,进一步提升全市土地管理质效。

  与此同时,通过严格落实“净地”出让制度,规范储备土地管护和验收标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辖区土地储备管理的通知》的出台,提高了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的调控和保障能力,推动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多审合一,企业办事更省心

  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通过并联审批方式,在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竣工验收阶段中,同一阶段内多个事项符合条件的同步办理,实现“进一次门、办多项事”,大幅节约企业办事时间成本。

图片3.jpg

多元供地,“拿地就开工”成现实

  推进“标准地”供应制度,将完成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等前期开发,并通过区域性评估的国有建设用地带着一系列标准出让,助力企业实现“拿地就开工”。

  推行“混合用地”制度,推动低效土地高效利用,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产业用地由单一性质向制造与仓储物流、科研、办公、商业等融合发展。开展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灵活的土地供应方式既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也维护了土地使用效率。

集约用地,闲置土地变“废”为宝

  深化“增存挂钩”机制,建立用地全过程监管体系,通过调度、实地督导、约谈等方式压实属地责任,盘活闲置用地和低效用地资源。全面梳理各园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情况后,制定“一地一策”处置措施,助推“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落地见效。

图片4.jpg

登记改革,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深化“交地即交证”改革,精简流程,实现企业在“一网、一门、一次”中“零时差、零等待”。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内标准厂房分割审查及不动产登记工作,破解企业不动产分割、资产抵押融资、转让等难题,推动土地利用更高效、产权交易更便捷。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改革,坚持创新服务模式,用土地管理的“加速度”换取项目建设的“黄金期”,通过打造全链条、全周期的土地要素供给体系,让每寸土地都成为承载发展的“强磁场”,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何雨晴 涪江观察记者 兰建春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