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子云亭 > 正文
携一粒“黑珍珠”启程
发稿时间: 2025-06-22 10:38    来源: 绵阳日报


  □ 钟小琴

  五月的阳光倾泻在梓潼县仁和镇檬桠村,我遇见杨大伯一家时,他们正忙着在小院坝晾晒菜籽。儿媳手持荆竹扎成的扫把清扫着地面,儿子搭把手递工具,七八岁的小孙子蹦跳着喊:“我要滚晒席!”这里的斑竹、慈竹、荆竹随处可见,其中最纤细的荆竹,不过丈余长、指节粗,既能扎成趁手的扫把,也是种四季豆、豇豆搭架的好材料。

  杨大伯要取下横梁上的晒席,儿子忙上前:“我来!”老人摆摆手:“你俩先收拾油菜秆,完了去搭菜架。”只见他踩着梯子取下卷好的晒席,抖开缠绕的火麻绳,轻轻一推,竹席便在院坝里铺展开来。小孙子急着要滚席,杨大伯笑着阻拦:“莫急!”他先在四角压上鹅卵石,又牵来水管将晒席冲刷干净,杨大妈顺着水流方向,用竹扫把细细扫过每一寸席面。

  烈日下,晒席很快干透。小孙子欢呼着在席上翻滚,这在仁和有个好寓意:一是盼来年庄稼丰收,二是借孩子的天真,传承祖辈的勤劳,寄望未来一片坦途。那边,儿子、儿媳已将油菜秆捆扎整齐,靠墙立成一排。虽说搭菜架尚早,杨大伯却说道:“我家丝瓜藤都长一尺多了!”

  待黑色的菜籽一筐筐倾洒在席上,老两口便开始忙碌。杨大伯握木筢,杨大妈持竹筢,将小山似的菜籽堆慢慢筢开。圆滚滚的菜籽在席上欢腾滚动,仿佛在庆祝成熟;即便主人家歇脚时,它们仍自顾自地寻找阳光,油亮的黑色外壳泛着光泽,像极了颗颗黑珍珠,沉甸甸地摊在席面。

  闲聊间,杨大伯擦着汗说:“今年种了六亩油菜,收了两亩。家里还有玉米、沃柑,再过俩月,蔬菜就能换钱咯!”他的青布汗衫早已湿透,眼角却堆满笑意。

  临别时,我轻声问:“大伯,能送我颗菜籽吗?”他爽朗大笑:“随便拿!”我却只捻起一颗,郑重夹进书页。笔记本上,我写下:“这粒菜籽里,藏着庄户人家世代传承的勤劳与质朴,值得我永远铭记、学习。”

  归途上,白云悠悠飘在蓝天。回望小院,杨大伯一家仍在烈日下翻动着“黑珍珠”,他们的身影,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种子,都在诉说着耕耘与希望的故事。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