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子云亭 > 正文
暖煦书房
发稿时间: 2025-06-15 08:56    来源: 绵阳日报

  □赵亭

  自幼于乡野间成长,祖辈皆是质朴纯粹的农人。我的父亲,以前是联保与祠堂举荐的初中生,而后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父亲写得一手俊逸潇洒的毛笔字,村里的石碑之上、各家老屋的门板之间,处处留存着他的墨迹,笔锋苍劲有力,神韵十足。

  受父亲熏陶,我自幼便钟情于读书。无论小人书、图画书,亦或是废旧报刊,但凡有文字记载的纸张,皆是我如饥似渴阅读的对象。读书使人受益无穷,知识悄然改变了命运。高中毕业后,我走上邮政工作岗位,每日与书信报刊为伴。家乡旖旎的山水风光、醇厚的风土人情,点燃了我的创作激情,让我从一名土生土长的山里娃,逐步成长为一名以笔颂扬真善美的作协会员。日积月累,书籍渐多,便萌生出为它们安置一方天地的念头。于是购房之后,我将三室一厅中一间靠窗的小屋改造成书房,购置了书柜、书桌、电脑,把历史、地理、文学、政治、经济、摄影以及文友作品等几百册各类图书,分门别类摆放其中。这些图书仿若我的孩子,我要为它们构筑一个温暖的家园,正是它,让我于纷扰喧嚣的尘世中觅得一片宁静的港湾。

  高玉宝的《我要读书》向我们揭示,即便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望依然炽热,这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遗憾的是,在一些农村地区,有些青少年小小年纪便无心向学,纷纷外出打工。一些青少年不懂得珍惜书籍,自己读过的教科书,读一本扔一本,到了下学期,上学期的书早已不见踪影。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近乎消失,报刊无人订阅,文化消费几乎为零。许多家庭中,高档彩电、电脑、家具、游戏机占据显眼位置,而报刊书籍却踪迹全无,更不必说拥有书架和书房了。相较于物质消费与物质生活,文化消费与文化生活的效用更为持久,它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叠加,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素养,进而改变其命运。比如,花几十元吃一次肯德基,对人体的影响或许仅能维持几个小时,而花同样的钱读一本好书,其影响可能长达几十年,甚至伴随终身,对孩子的成长而言,在知识、情感、智慧、胸怀等方面都将带来极大的提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房,是爱书人的王国;爱书人,是书房的主宰。博览群书,仿若御驾亲征,实乃人间难觅的惬意享受。对爱书之人而言,书就是书,只因喜爱,只因阅读,只因它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愿与之朝夕相伴,永不分离。它像自己的孩子,又似农人与自己的土地,若不去耕种、施肥、除草,内心便会满是孤寂。

  作家梁实秋曾言:“一个正常的良好人家,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热爱书籍、热爱书房、热爱祖宗传承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乃是人间至善之美德。

  喜爱读书之人热衷于买书淘书,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书店书屋。寻寻觅觅,踏破铁鞋,蓦然回首,那心仪之书或许就在灯火阑珊之处,这是买书人的惊喜,亦是淘书人的乐趣。

  书房暖煦而静谧,是主人心灵的栖息之所。愿我们每个家庭都能拥有一间书房,沉浸其中,与世无争,尽享融融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