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铅笔在竹片上绘制出底稿,待电烙笔加热完成,沿着铅笔的印记来回烙印,伴随着袅袅烟雾,一幅栩栩如生的烙铁画就完成了......6月9日,记者走进游仙区徐家小学时,孩子们正在进行“竹文化”的烙铁画课程。
“自从我接触了烙铁画之后,发现能把自己喜欢的图案烙在竹板或者木板上,可以做成书签使用,我越来越喜欢烙铁画了。”四年级一班学生安韦杭告诉记者。
“我们把竹子融入课堂,通过校本课程挖掘‘竹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尝试用竹子制作成各种竹工艺品,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到竹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精神,这才是我们深耕‘竹文化’,走特色艺术教育之路的目的。”游仙区徐家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徐家小学依托文化特色和区域物产资源禀赋,选择竹作为校园美育建设的主元素。十年树竹,百年树人,徐家小学自2008年迁址重建中就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栽种佛肚竹、人面竹、凤尾竹、琴丝竹等20余个竹品种,校园绿竹覆盖率达35%以上。
如今,徐家小学内一年四季绿竹如云,环境优美,是师生读书励志、修身怡情的幽静所在。
而徐家小学的“竹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竹园里的青青翠竹摇曳婆娑——在校园里的柱墙走廊间,竹之诗词歌赋意境深邃、耳濡目染;“竹雨轩”里更是展示了竹简、竹编、竹根雕、竹叶画、竹筒画、竹图腾等各种竹制品;音乐教室内,手工制作的“月亮琴”等竹乐器别有一番韵味,一系列竹艺作品琳琅满目......
“要推动以竹为核心的乡村美育模式行稳致远,就必须要大力激发宣传竹文化和思想,推动竹文化在徐家师生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徐家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徐家小学坚持以竹文化为精神内涵,布局打造了“一园三馆一中心”的实践基地,为开展乡村特色美育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活动基础。同时,以竹文化为核心,构建“三维一体”课程体系,实现美育与多学科融合。
具体而言,在竹艺实践方面,徐家小学组织低年级学子进行竹手工基础学习,比如竹叶贴画、笋壳画;而在高年级开展非遗技艺进阶课程,比如复杂竹编、竹乐器演奏等。在竹文化传承和跨学科融合中,徐家小学在全学段普及“竹文化”,将“竹文化”与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相结合,与劳动课、科学课、艺术课相联动。
步履不停,徐家小学正以“竹”为笔,书写着一幅乡村美育的生动画卷。“未来,学校将持续深耕竹文化美育体系,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新路径,努力让传统技艺焕发时代光彩,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少年贡献力量。”徐家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涪江观察记者 周钰 杨沐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