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人才,谁就能赢得主动。
在绵阳,人才工作注重“引”的同时,也注重“育”。依托科技城产业优势,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多维拓展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添砖加瓦。
□张莉萍杨秀玲记者彭紫薇唐云峰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高技能人才培训省级示范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近日联合发布2024年度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名单,绵阳市公共实训和技能评价指导中心上榜。
技能培训是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的“高速路”,也是劳动者提技增收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就业供需匹配的关键。依托绵阳科技城产业优势,绵阳市公共实训和技能评价指导中心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需求,构建了集技能培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就业创业、产教融合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配备实训设施设备896台(套),涵盖工业机器人操作、数控加工、物联网技术等前沿领域,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助力企业破解“用工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作为区域技能人才培养的“排头兵”,绵阳市公共实训和技能评价指导中心还积极与本地高校、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深度合作,深入开展“技能照亮前程”行动,推行“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等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基地累计为高校毕业生、企业职工等提供技能实训、技能竞赛等服务8.5万人次、带动就业2.6万人。
绵阳市公共实训和技能评价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补助资金将重点用于实训设备升级、基础设施完善及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培育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传统驾培与新兴科技跨界融合
无人机人才培养模式上新
绵阳市汽车实验驾驶技术学校股份有限公司与北川禹创智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近日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签署无人机操控员培训(CAAC)业务合作协议,共同构建绵阳地区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新高地,为中国科技城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根据协议,双方将以人才培养、师资共享、项目孵化、就业服务及无人机场景化应用为核心切入点,通过“产教融合+产业链协同”双轮驱动,深度挖掘无人机在智慧城市、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多元场景的应用潜力,着力培养适应低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作为专注无人机技术应用与培训的行业标杆,北川禹创智飞以雄厚的师资团队、完备的软硬件设施及全链条培训体系著称,具备多旋翼、无人直升机、垂直起降固定翼等全机型培训资质,其独创的“理论教学+实操训练+考证服务”一体化培养模式,已使其成为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CHINA)认证的“五星训练机构”。
绵阳市汽车实验驾驶技术学校股份有限公司是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经营业务涵盖驾驶培训、考场运营、机动车检测和汽车租赁四大板块,服务区域覆盖绵阳及周边县市区,是绵阳市驾培行业发展速度快、综合实力强、品牌形象好的标杆企业。
未来,双方还将围绕无人机赛事组织、技术研发等领域展开多维合作拓展,推动更多创新项目落地,助力绵阳构建“培训—应用—产业”一体化低空经济生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