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古城 杨斌 摄
东听西说
●东路以米枣之乡打造星空下枣林听音露营基地
●西路以西平表妹说媒与建平的农耕文化融合
南吃北喝
●南路将鲁班湖高科技水上表演与水产养殖、生态餐饮融合
●北路将团结水库研学与芦溪农业产业融合
5月17日至19日,三台潼川古城构建沉浸式文旅体验新场景,开启“5·19中国旅游日”活动。活动设置匠造珍馐、三台印象、非遗工坊、戏说风云等“吃、游、购、娱”四大文旅体验区,并搭配古韵COS巡游以及“三台景韵·幸福探秘”八景打卡活动。
徜徉在潼川古城,民乐奏响千年梓州韵律,古韵巡游重现盛唐气象;李白与杜甫“斗诗擂台”吸引游客即兴对诗,诗词声韵回荡古城街巷;多项非遗技艺通过创意花车市集与游客零距离互动,指尖匠心与市井烟火交织成流动的文化长卷,带领游客沉浸式体验文旅之趣。
活动以节为媒,文旅全域“开花”。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民众和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新体验,三台地域特色文化名片持续擦亮,绘就“蜀中秀三台”诗与远方的美好新图景。
潼川古城非遗受追捧
人文资源富集 全域极目皆风景
“以前只在抖音、小红书上面看过郪江古镇,这一次来到古镇,感受更深,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透着历史的厚重感。不虚此行!”5月19日,川渝九地媒体的记者们走进郪江古镇,德阳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谢畅一边拍照一边感叹。
如谢畅所言,来到三台,是一场“不虚此行”的行走,这里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有着独特的人文资源。
三台历史悠久,始源于古郪王国,西汉设广汉郡郪县,隋唐为梓州,宋、元为潼川府,明为潼川州,清置三台县,迄今已有2700余年历史。在这里,不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郪江古镇、四川省最美古镇西平镇;也有四川第二大道教胜地云台观,全国第二大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城墙;还有吟唱了千年诗意与浪漫的“蜀中第二草堂”,以及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鲁班湖……
在这里,每一处风景都是历史的注脚,每一种味道都是文化的传承,每一次相遇都是诗与远方的邂逅。
活动期间,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本地居民,用各自的方式记录下美好生动的场景,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分享三台的人文、风光之美,不仅仅是外地游客的期盼,也是三台人民的心声,是全县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坚持和努力的结果。
景区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优美的民宿酒店,极具特色的地方美食,星火传承的非遗文化……都给游客极致体验和良好感观。“三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完美融合,是成渝地区短途游的理想目的地。”来自潼南的游客马艾说。
近年来,三台县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在旅游沿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链,让游客流连忘返。
三元镇油菜花节引客来
吃住行游购娱 全链条精准发力
流连潼川古城,驻足重光赋浮雕,只见五牛镇水,南城门和东城门遥相呼应,李商隐寓居梓州期间,盛赞其是“蜀川巨镇,郪道名邦”。今日的古城,再现并承载了古梓州千年的厚重历史文化。
近年来,三台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改善民生、传承历史文化、拉动县域经济和提升城市形象,结合实施明城墙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以潼川古城墙为纽带、以文旅融合为手段,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上,探索区域文化旅游和商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方法路径,启动了城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并在棚改项目基础上实施了潼川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据了解,潼川古城分为7个不同功能分区,包括以萧龙友故居为核心的中医文化体验区、民俗特色文化集中区、滨水娱乐休闲区、城市文创休闲区、商住小院区、五云寺佛禅文化体验区、度假酒店区,并分别进行景观打造和提升。同时,通过分区规划招商、文商经济赋能、建立联合经营、推广本地特色等运营模式,传承三台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带动县域文旅产业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草堂留后世,诗圣着千秋”。被誉为“蜀中第二草堂”的梓州杜甫草堂就坐落于三台城西牛头山的梓州公园内,近年来,该县以展示唐宋文化尤其以杜甫文化为主,在整合现有杜甫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公园进行改造,将公园整体划分为诗意景观、江南园林、群众休闲娱乐等不同功能区域,与门前广场、迎宾广场连为一体,成为集旅游、健身、休闲、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公园。
为了补齐县内景区住宿配套短板,提升游客留宿率,该县整合资源,重点开发郪江古镇、鲁班湖、团结水库、西平古镇等旅游资源,一批设备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酒店、民宿相继建成,进一步完善了各个景区的基础设施,增强了游客接待服务能力。
同时,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精准发力,先后建成滨江河堤一线餐饮休闲带、东方时代广场特色商业街、天平巷城市综合体等旅游配套项目,让游客品地道美食,栖舒适之所,享畅意之旅。
杜甫草堂
农文林旅融合 构建多元新业态
在郪江古镇王爷庙,70多岁的陆永华半闭双眼,击打竹琴,浑厚古朴的唱腔让人感受时光的悠远流长。老人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城隍庙会表演做着准备。
一年一度的“城隍庙会”将于农历五月二十八在郪江古镇上演。近年来,郪江镇以庙会为核心,开展“郪王巡城”“川剧坐唱”“拜水祭龙”等文化活动,吸引成都、中江、大英等周边游客齐聚小镇。目前,该镇已成功举办四届三台县郪汉文化旅游活动周,每年累计吸引外来游客30余万人,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约5000万元。
美景吸引人,文化留住人。近年来,三台县推动旅游文化深度融合,让游客近距离感受该县文化底蕴,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该县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内涵,精心策划了鲁班湖文化旅游节、绚丽凯江文化艺术周、三元油菜花节等地方特色文旅节会活动,让游客在饱览秀美风光的同时,还能体验别样的民俗文化魅力。
同时,三台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以农文林旅融合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打造品牌节会活动为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全县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农文林旅深入融合,城乡和谐互动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借助于生态旅游与绿色农业的紧密结合,现代农业服务业在三台各地兴起,迈出了从传统农业向生态观光农业转化的坚定步伐。截至目前,该县上规模农家乐达50余家,吸纳从业人员近1000人。
立足现有资源,三台县在东路以米枣之乡打造星空下的枣林听音露营基地;在西路以西平表妹说媒与建平的农耕文化融合,带给群众赶集式的相亲体验;在南路将鲁班湖高科技水上表演与水产养殖、生态餐饮融合,让“湖上嗨吃”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在北路将团结水库研学与芦溪农业产业融合,为游客带来农文旅“一站式”体验,形成“东听西说、南吃北喝”从风景到场景的体验。(刘玉明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