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川渝职校学子技术大比拼
焊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未来
绵阳新闻网讯 5月25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服务劳动和技术竞赛在北川“七一”职业中学举行。来自成渝地区的18支参赛队伍、70名选手,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车身整形修复、汽车车身涂装三大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
“滋滋……”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赛场,重庆理工职业学院选手冯泽鑫俯身在一辆新能源汽车前,检查汽车故障,并通过外观检查汽车损伤位置及深度,借助诊断仪器检测车身电子传感器数据,确保机械与电子系统均无隐患。冯泽鑫特别提到,本次比赛的实训设施设备先进齐全,能够更好地检验专业技能与学习成果。
本次比赛既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维修赛项,也引入VR数字仿真系统的创新应用。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既体现了职业教育对产业升级的响应,也展示了技术创新的教学实践。
以VR数字仿真系统在焊接工艺中的应用为例,该系统可精准定位焊枪和焊接板件的距离、焊接角度、移动速度,使焊枪的工作具备较高的稳定性能。
绵阳市三台县职业技术学校选手杨世兵正戴着3D眼镜,对着虚拟焊接屏专注操作。他手中的焊枪模型缓缓移动,屏幕上,虚拟焊枪与钢板的夹角从85度调整到90度,焊道宽度数值随之从3.2毫米缩至2.8毫米,数据变化直观呈现工艺精度的提升。
“这就是智能系统的厉害之处。”杨世兵指着实时跳动的数据补充道:“每个操作细节都被精准记录,这对提升工艺精度太有帮助了。”
而更让选手们惊叹的是“零耗材”实训模式:传统焊接单次需消耗焊条与防护气体,而虚拟系统通过算法模拟金属熔融过程,连弧光颜色变化都与真实场景一致。
“这种设备的运用可以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规范操作,全程通过机器和3D眼镜实现精准焊接。”杨世兵笑着说。
本次比赛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制造业新体系发展的缩影。2022年11月,在川渝两地教育、工会、人社等部门指导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发展联盟成立。作为川渝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核心平台,联盟三年来已扩展至82家单位,涵盖车企、院校、科研机构,并持续深化产教融合。
本次赛事作为其年度品牌活动,得到了四川省产教研教育科技研究院、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支持,通过政企校三方联动,让竞赛内容与行业标准深度对接,这正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动体现。
“从赛场到职场,职业教育需要更多这样的‘桥梁’。我们以赛事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成渝地区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技能工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以此提升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质量。”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副校长熊元武表示,未来,学校将把竞赛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进一步推动“三教”改革,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谌子楷 谢青璇 记者 唐云峰)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