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绵阳第一人民医院(绵阳四0四医院)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持续深耕,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资源整合以及服务提升等多维度发力,为区域内心血管疾病患者筑牢了坚实的健康防线。
勇攀“珠峰”级手术 守护生命希望
2025年4月,与风湿性心脏病抗争了30余年的陈先生因突发端坐呼吸急诊入院,陈先生年轻时就被确诊患上风湿性心脏病,此后反复遭遇心衰急性发作。近1个月来,他夜间无法平卧,还时常阵发性呛咳。心脏彩超结果令人揪心:二尖瓣“门框”变形,主动脉瓣“门洞”仅17mm,三尖瓣“门缝”大开,心脏泵血能力仅剩36%,还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常规手术死亡率超60%。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决定勇攀“险峰”。2025年4月9日,他们实施了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环扩大+衬裙技术双生物瓣置换术(Commando术式)。团队独创“立体裁剪”技术扩大狭窄瓣环,采用防漏衬裙确保生物瓣密闭性,同时精准避开传导束保护心脏“电路”。经过6小时56分的艰苦奋战,手术终于成功完成,心脏的“核心阀门系统”得以重建。
三日后,患者即停用强心药物,心脏射血分数提升至54%,症状明显缓解,夜间再无呛咳。“既要扩大狭窄的‘门框’,又要重建关闭不全的‘门扇’,更需要保护脆弱的‘门轴’(心脏传导系统)。”该科室主任医师白上林感慨,“这是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珠峰级’手术。”
该医院医务处处长、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许果表示,近年来,科室不断推动专业的技术创新和学科发展,除了开展传统开胸心脏手术外,还在微创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病介入手术、复杂主动脉疾病手术、危重冠心病手术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先后开展了经皮主动脉瓣置换(TF-TAVR)术、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A-TAVR)、A型主动脉夹层复合手术、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等心血管外科领域先进技术。
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惠及众多患者
该院的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凭借卓越的实力和优质的服务,分别于2022年、2023年获评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使医院成为川西北区域唯一心血管内、外科均是省临床重点专科的医院,2023年成功获批成为四川省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得到了国家省市的高度认可。
这背后是医院多年来在学科建设上的持续投入与精耕细作。医院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先进的设备设施以及优秀的人才队伍,能够针对各类心血管疾病提供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无论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还是复杂的疑难病症,都能在这里得到规范化、专业化的治疗。
从数据来看,医院年均门诊近7万人次、手术操作近2万台次,收治主动脉夹层、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先心病等心血管疑难危重病种覆盖率达75%,开展Bentall+Sun's手术、心房颤动一站式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核心技术覆盖率达77%,居全省前列。在区域内率先自主开展多项前沿技术,如经心尖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Liwen术式)、运用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DN)完成绵阳首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手术、生物瓣膜置换后毁损再次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术等。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医院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切实解决了许多以往需要转诊外地的疑难病症,大大方便了本地患者就医。
内外兼修 锻造精英医疗团队
医院始终坚持人才兴院战略,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人才视野,提升专业技能。一方面,柔性引进2名国内顶尖医院知名专家分别作为心血管内外科的业务指导,引进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另一方面,外送2名业务骨干攻读博士研究生,选派数名优秀医师前往德国、英国等地交流学习。
经过多年的培养与历练,医院造就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心血管病专业人才队伍,为医疗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近三年,医院在科研学术领域成果丰硕,拥有省级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委9人次,获批科研项目18项,其中省部级6项,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56篇,包括中科院一区4篇、二区5篇,荣获四川省医学科技三等奖、绵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6项。
此外,医院积极参与国际心血管疾病研究项目,与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签订共建国际标准心血管影像中心协议,进一步提升了学科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使医院的科研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践行社会责任 彰显医者“仁”心
近年来,医院积极开展“爱在心里·瓣您平安”“天使阳光基金”等公益项目,至今已有21年。累计救治省内外先心病患儿1700余名,申请救助资金2000余万元,减免医疗费500余万元。
这一系列公益行动,充分彰显了医院的社会担当和人文关怀,体现了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和公平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医院“心血管病区”还通过多维度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全流程健康管理体系。在科学管理方面,建立房颤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心衰容量精准调控、出院准备服务及康复全程管理体系;在智能服务方面,依托“健康云平台”和“房颤全程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追踪;在健康宣教方面,制作18种疾病防治手册,录制科普视频通过医院和科室公众号推广,并定期组织“心血管健康大讲堂”及术后血栓操指导;在长期追踪方面,建立医患沟通微信群,并及时在群内提供个体化慢病回访。此外,作为中国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团队在5年内培养52名专科人才,覆盖川内多家医院,推动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助力区域医疗同质化发展。
随着医院第二综合楼的投入使用,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继续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书写辉煌篇章。
(涪江观察记者 李锦辉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