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江油
【江油】以“文旅+教育”模式激活研学新动能
发稿时间:2025-05-06 10:01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原来李白的诗里藏着这么多故事!亲手拓印《静夜思》的瞬间,仿佛穿越千年与诗仙对话。”来自成都的学生章梦涵在江油李白纪念馆完成研学后,仍难掩兴奋之情。近年来,江油市立足“李白故里”文化底蕴与自然生态资源,以“文旅+教育”深度融合为路径,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研学旅行体系,让这座千年古城变身青少年“行走的课堂”。


  原标题:千年诗韵融阡陌 一方田园入课堂

  江油以“文旅+教育”模式激活研学新动能

孩子们参加农耕研学活动



  “原来李白的诗里藏着这么多故事!亲手拓印《静夜思》的瞬间,仿佛穿越千年与诗仙对话。”来自成都的学生章梦涵在江油李白纪念馆完成研学后,仍难掩兴奋之情。近年来,江油市立足“李白故里”文化底蕴与自然生态资源,以“文旅+教育”深度融合为路径,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研学旅行体系,让这座千年古城变身青少年“行走的课堂”。  

  文化铸魂

  李白故里沉浸式诗词研学之旅

  江油作为“诗仙”李白的出生地,将李白文化作为研学旅行的核心IP,依托李白纪念馆、李白故居两大核心景区,打造出集文化传承、诗词研习、非遗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研学路线。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在李白纪念馆内,讲解员以“声情并茂的吟诵+生动翔实的故事”为引,带领学生穿越千年,解读《蜀道难》的磅礴、《将进酒》的豪迈;在李白故居,斑驳的遗址遗迹与珍藏的字画典籍,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人生平与创作环境。

  研学课程设计注重“动静结合”:静态课堂上,孩子们聆听诗歌韵律、解析创作背景;动态体验中,拜谒诗仙仪式庄严肃穆,“投壶”游戏重现古代文人雅趣,雕版印刷、古法拓印等非遗技艺让诗词跃然纸上。今年入选四川省研学品质提升试点单位的江油太白书院,更将研学体验进一步升级。“我们计划开发‘李白诗歌创作工坊’‘唐代服饰体验课’等特色项目,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活’起来。”书院负责人介绍。目前,江油已建成13家研学实践基地,其中4家获评省级称号,形成了以李白文化为引领的研学品牌矩阵。

  田园赋能

  农耕非遗点亮乡土教育课堂

  在江油战旗镇白沙稻香田野营地,稻田抓鱼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我们以本地优质稻米为切入点,设计了手打油茶、稻田观察、稻花显微实验等课程,让学生在泥土芬芳中感受农耕智慧。”营地负责人姚红枚介绍。该营地围绕“户外探索、解密自然、四季耕种、乡村美育、田园野趣”五大主题,开发了40余项特色活动:孩子们用稻草搭建鸟窝,在显微镜下观察稻花结构,亲手种下蔬菜幼苗,在劳作中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意。

  同样位于永胜镇的花韵咏盛研学基地,则将非遗技艺与农耕文化深度融合。这里的100余项研学项目涵盖扎染、陶艺、古法榨油等传统技艺,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我们希望通过‘文化为魂、体验为媒’的模式,让孩子们在乡情野趣中建立对乡村、自然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基地负责人表示。

  此外,江油还推出了系列特色研学项目,在蜗牛部落,复古“丛林小火车”载着孩子们穿梭萌宠乐园;在鸵鸟基地,骑鸵鸟、鸵鸟蛋彩绘等活动充满趣味;在中国酱文化博览园,古法打酱油、手工磨豆腐的体验让学生感受“舌尖上的非遗”。这些项目与自然教育、劳动实践相结合,构建起多元化的研学产品体系。

  全域联动

  构建“诗韵+田园”双轮驱动格局

  从诗词雅韵到田间野趣,江油通过资源整合与品牌联动,实现研学旅行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发展”转变。一方面,以李白文化为“主脉”,串联起纪念馆、故居、太白书院等文化节点;另一方面,以农耕非遗为“特色”,打造白沙稻香、花韵咏盛等田园研学基地,形成“文化+自然”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

  江油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文旅+教育”深度融合,推动研学课程标准化、基地建设规范化、服务品质专业化。同时,依托数字技术开发“云上游江油”研学平台,推出VR诗词场景体验、线上非遗工坊等创新项目,让江油研学品牌既有文化厚度,又具时代温度。

  当诗仙遗韵邂逅田园风光,江油正以研学旅行为纽带,书写着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新篇章。这里不仅是李白笔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壮阔之地,更成为万千学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成长沃土,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绽放出独特的时代光彩。(范灵知 江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