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战课堂”育强乡村振兴“领头雁”
江油“头雁”培育工作室走出特色路
“头雁”培育工作室老师在给学员上课(双河镇桂花村供图)
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在江油市双河镇桂花村追梦生猪养殖场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活动正在火热进行。江油市双河镇桂花村党委书记胡义斌,带领乡村振兴“头雁”培育工作室的学员们深入其中,探寻以“种养循环”为特色的产业振兴发展之路。
学员们穿梭于现代化养殖设施之间,有的认真记录技术要点,有的则与工作人员热烈探讨产业升级路径。这样的场景,正是桂花村“实战课堂”的常态。作为绵阳市乡村振兴“头雁”培育工作室的所在地,桂花村以“培育一人、带动一村”为目标,自去年8月起,已陆续分批接收了35名村级后备干部前来观摩学习。
据了解,该工作室配备了多名专业人才,教学内容广泛,涵盖基层党建规范化、群众工作方法、社会治理实践等乡村治理的各个方面。同时,工作室还落实了实训岗位,让学员们以“副书记助理”“纪委书记助理”等身份深度参与村级事务。胡义斌介绍说:“学员们不仅要学习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经济发展本领。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种养循环项目、与新农人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系统地向学员传授产业发展经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单纯的“输血式”帮扶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培育本土化、可持续的人才队伍成为关键所在。学员刘文东感慨道:“以前以为村干部只是简单的上传下达,来到这里才发现,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各方面都得是行家才行。”
2024年,江油市结合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以及新一轮村“两委”换届需求,在绵阳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与指导下,在双河镇桂花村、战旗镇白沙村设立了“头雁”培育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5—7名来自党建、农业、基层治理等领域的“土专家”,分批选派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以及现任年轻村党组织书记,采用“强带弱、老带新”的方式进行精准培养。培训课程紧密围绕“3+6”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重强化特色产业规划、品牌建设与产业链延伸能力,引导学员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80后潘川是青莲镇恒玮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也是“头雁”培育工作室的一名学员。经过一个月的系统学习,他对乡村振兴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在2024年被选入太华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乡村振兴首先要挖掘自身优势,太华村地理优势显着,旅游资源丰富,距离方特仅3公里,又与太白碑林相邻,非常适合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我们将积极对接相关项目,大力推进农旅深度融合,精心打造种植业和养殖业,持续激发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说起未来发展,潘川胸有成竹。
像潘川这样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学员还有很多,他们正逐渐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鲜血液。江油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江油市已开展7期‘头雁’培育,培训人数达70人。计划到今年6月底,还将选派88名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和12名现任年轻村党组织书记到‘头雁’培育工作室进行跟班培训,为乡村全面振兴储备更多优秀人才。”(刘煜)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