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村村民在菜地里抢收青菜
□三台融媒记者 李春梅 刘凤君 文/图
“大家加把劲,今天把这片地的菜全部砍完装车……”春意正浓,三台县石安镇清泉村的菜畦间,数十名农户正弯腰抢收青翠饱满的菜株。砍菜、晾晒、装车等工序衔接有序,几辆三轮车满载着经过自然脱水的青菜驶向分拣中心。分拣中心内,一辆载着32吨青菜的大货车即将出发前往省内一家泡菜加工厂,仅需20天,三台蔬菜就能出现在海外餐桌上。
“我们的无茎青菜主要出口日本、缅甸、泰国等地。”说起如今的新销路,清泉村种植户寿淑华乐得合不拢嘴,她说:“我们以前种普通青菜,一亩地能收入1000多元钱,现在一亩地收入2000多元,不愁销路!”
三台蔬菜远销海外的秘诀何在?
清泉村土壤肥沃,适宜蔬菜种植。在这批出口青菜里,最大单株可达4公斤,品质优良,深受国际市场青睐。除了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清泉村还逐一实现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标准化管理,尤其是在无茎青菜的种植上,严格按照出口标准进行种植、管理,确保了青菜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随着清泉村蔬菜分拣中心的成立,村里实行“合作社+加工企业+农户”的模式,对种苗、农资、技术、收购统一管理,几年来订单不断。村党委书记魏永红介绍:“我们这一季种植的订单青菜100余亩,预计收获800余吨,总产值能达到30万元左右。”
无独有偶,惊蛰节气后,在三台县西平镇麻石桥村,当地正采用良技与良种深度融合,为水果花生通过欧盟认证而忙碌着。
在花生地里,40亩早花生播种工作已全面展开,村民驾驶着高箱起垄机来来回回,起垄机驶过之处,是一行行标准规范花生起垄垄体。随后,村民们在田垄上铺设水肥滴灌设备,以便将水肥均匀、定时、定量输送至地下根区,提升了农田精准化管理水平。
“这种高箱起垄机的优势就在于后期采收方便,减少人工成本。”麻石桥村党总支书记陈秀蓉介绍,“我们今年配合采用滴灌,浇水更均匀,能有效提高产量。”
今年,西平镇通过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全面推行生物防治技术,从种植到收获全程采用生物菌肥,不仅为产品进行欧盟认证奠定基础,还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今年省农科院在我们示范基地继续进行新品种推广,共9个品种,由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指导。”陈秀蓉满怀期待地说:“认证成功后,不仅能有效提升我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为打开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从“三台仓”到“全球仓”,一场从田间到国际市场的跨国“鲜”行已启航。作为全国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三台已构建起“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闭环——
种业领航:油菜种子年产量350万公斤,推广至巴基斯坦、俄罗斯等,耐盐碱、抗病害特性广受国际市场认可;
加工增值:台沃香食品等龙头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线,将大米、菜籽油等初级农产品升级为高附加值商品,年加工能力超8万吨;
品牌出海:麦冬饮料、黄金皮蛋等特色产品远销日韩以及欧盟,其中麦冬产量占全国70%,出口创汇占比达80%。
从田间到国际,三台以“土”破局,以“链”制胜,源于其以工业化思维重塑农业格局。近年来,三台通过“3+2”现代农业体系(粮油、生猪、麦冬+蔬菜、藤椒),订单农业、智慧种植、产研融合成为“新农具”,带动农户月增收近4000元。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