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中试平台”为抓手
绵阳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成科国重新能源,一批新型集成封装式锂合金电池下线。
□记者 鲁文林 唐云峰 文/图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以建立中试服务公共平台为抓手,推动科技成果加速从“样品”变成“产品”,从“书架”走向“货架”。
近日,记者走进四川成科国重新能源有限公司了解到,一批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领域的集成封装式锂合金电池正批量下线。
“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用时3个月时间,绵阳科技城新区在场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让我们的科技成果更快地进行了转化,实现了批量化生产。”公司总工程师程开军介绍道。
成科国重是国家级科技型企业,也是绿色环保产业的代表,公司生产的锂合金电池具有低温性能优越、体积能量密度大等特点,市场应用广泛,其技术成果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
“项目由两院院士领衔,团队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技术含量高,是我们重点支持的科技创新项目。”绵阳科技城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李汶杭说,为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今年年初,他们还协助企业对接市场资源,成功拿到了500万元的机器人电池订单。
成科国重的快落地、快转化,是绵阳以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绵阳聚焦中试关键渠道、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推出了支持人才引育、研发平台培育、金融支撑等在内的一系列举措,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此背景下,中国(绵阳)科技城中试服务公共平台建成上线,既为企业链接中试资源供需两端,又为其提供找资金、找市场、找人才等全方位服务,并促成大量民营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
“自去年9月份上线以来,平台已为50家企业提供中试服务120余次,推动重大成果转化20项。”中国(绵阳)科技城中试服务公共平台运营部负责人杨海川说,下一步,平台将立足实体经济,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全力以赴做好融资、平台、应用场景、政策服务等支持工作,为绵阳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贡献力量。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