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耕备耕生产,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开春以来,在三台县广袤的田野上,春耕生产工作陆续展开,山间田野呈现一派农忙景象。
下好春耕先手棋
近日,在三台县新德镇一家农资店内,各种农药、化肥、种子、农膜应有尽有,不时有农户上门采购。“从腊月间就开始备大春需要的各种农药化肥种子,玉米种有7-8个品种,谷种有2个品种,随时卖随时进,不会断货、缺货,保证农民的春耕生产需求。”店主廖光明说。
新德镇村民杜德科今年要播种2亩玉米,趁着天气转晴,他抓紧采购各种农资物品,为大春播种做好准备。杜德科说,他买了6包肥料,4斤种子,回去就要干起来,把种子播到地里去。
选好良种、备好农资,做好农资品检查工作就像给大春生产再上一道“安全结界”。新德镇有耕地面积2万余亩,全镇有12家农资店,储备化肥600余吨,玉米、水稻种子共200余吨。连日来,新德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抓紧对全镇12家农资店进行全覆盖检查。
新德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俊说:“主要是从种子是否备案,化肥、农药是否存在过期、禁止销售,农膜农药废弃物回收情况和台账记录等方面进行检查,让农户买到安全放心的农资产品,顺利进行大春生产。”
把好种子质量关
在三台县种子质量检测站,检测人员正在对从市场随机抽取的玉米、水稻种子进行净度实验。“首先对每个样品进行称重,并记录数据,随后利用镊子,仔细挑选出种子中的杂质,并对筛选出来的杂质和样品再次称重,根据数据换算出种子的净度率。”三台县种子质量检测站站长唐佳介绍,玉米净度的国家标准是99%,水稻的净度是98%,净度做完后,工作人员会对每一个品种进行发芽实验和观察。
一批刚选好的玉米种,被送进发芽室内,工作人员将育苗盒里装上一层湿润的沙土,然后熟练地利用置床仪将玉米种移植到育苗盒内,给种子覆好沙土后,直接放进发芽箱内等待发芽。唐佳说:“玉米发芽实验,会在第四天、第七天进行计数。水稻的发芽实验,是在第五天、第十四天计数。玉米的发芽率国家标准是85%,水稻的发芽率国家标准是80%。”
做好种子检验工作,对推动粮食产业扩规模、提品质、增效益具有积极作用。今年三台县大春玉米、水稻播面预计达140余万亩,目前全县供销系统储备杂交水稻种600吨,杂交玉米种1115吨,各类农资供应充足。
绿色防控促高产
在观桥镇碧波村的麦田间,植保团队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条锈病防治。工人将调制好的农药灌进无人机农药盒里,设置好速度、撒药量等参数后一键启动,机声轰鸣,无人机飞过青青麦田,雾化后的农药均匀地喷洒在麦苗上,短短几分钟时间,一大片麦田的农药喷洒工作便完成了。
据了解,近日,观桥镇乡村植保员发现今年该县首例小麦条锈病病例,这一情况被逐级上报。三台县农业农村局随即组织植保团队前往观桥镇,开展病虫害防控,阻断传播链条。“今天打的两种药是肟菌戊唑醇和联苯噻虫胺,可以预防蚜虫、红蜘蛛、条锈病和白粉病。”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无人机喷洒,比人工更精准,不存在漏喷重喷的现象,每亩减少用药量20%,节约成本大概6元左右。
“开春后,在做好大春备耕和小春作物田间管理的同时,重点引导农户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适宜农机作业品种与技术,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同时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万怀德说,当前该县充分利用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小麦锈病、赤霉病、蚜虫、油菜菌核病等小春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的监测和防治,取得明显效果。
(陈航 刘玉明)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