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绵阳高度重视社会工作,把凝聚服务群众作为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系统观念谋篇布局,用心用情用力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绵阳图景。
搭建党建融合“新阵地” 连通党员群众的“向往生活”
成功入选中社部首批行业协会商会工作联系点,全省“两企三新”党建片区推进会在绵召开……2024年,我市按照“党建引领、赋能发展、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以“四聚力”健全“四体系”,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各项工作有序衔接、顺畅运转、优质高效,持续汇聚“新”力量,释放“新”动能。
记者了解到,2024年,我市增设市委两新工委成员单位24家,细化抓党建、管组织、搭平台、谋发展等17项职责,推动交通运输、网信等部门将新就业群体党建职责写入部门“三定”规定,优化市非公经济组织、市工商联直属商协会等4个行业党委设置。按照“管行业也要管党建”工作要求,会同编办、民政等部门,综合参考行业所属性质、历史源流情况、联系紧密程度,对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业管理部门明确了一一对应关系,统筹推动各行业管理部门落实监管职责和党建工作责任。联合4部门完成47名换届人选审核。联合法院、公安、税务、生态环境等部门,完成11家行业协会47名负责人人选审核。建立常规、重点、创新工作“三张清单”和进度动态晾晒管理机制,协调解决党建责任认定、党组织隶属调整、资源集成投放等事项40余个。探索两新党建“属地呼叫、部门报到”协同机制,开展信息通报、政策会商,延伸属地党建触角抓手。
科技领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部成立党组织,滴滴、京东、顺丰等31家符合条件的新业态平台或加盟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同时依托街道社区设置流动党员党支部39个,1278名新业态党员纳入街道社区联系服务。实施党组织梯度培育和率带引领,探索“强带弱、大带小、先带后”模式,28家党建示范单位与71家两新组织结对共建,市县两新工委、行业党委直接联系指导两新党组织160个,帮助优化内部治理、促进生产经营、培育先进文化,推广典型做法27个,推荐或表扬“两优一先”对象85个。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一项项闪光的成绩,折射出我市两新领域以党建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生动实践。
政企同心“双向奔赴” 共绘社会工作美好“新”图景
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近日,市委社工部整合人社、工会、交通运输等10余个部门资源,系统集成“职工之家”“暖‘新’驿站”,依托“i绵阳”平台在全省率先绘制发布暖“新”驿站数字地图,通过“数字赋能+动态更新+一键即达”模式,让新就业群体及时高效找到最近服务站点,优化了15分钟内生活、提能、维权服务场景圈。
数字地图的发布,让更多的新就业群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不仅仅是数字地图,今年以来,市委社工部会同人社等部门在全省率先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联合调解中心、开展网约车司机不合规运营专项整治,在全省率先制定《网约车行业汽车租赁合同规范指引》,设立“司机接待日”,推动合规率位居全省前列。同时针对企业融资难、要素保障、供需对接等诉求,推进优惠政策、解难纾困等“五进企业”……多重暖心的举动,推动新就业群体和基层治理良性互动。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加强工作探索,深入破解难题,努力开创三新领域党建工作新局面,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市委社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大力提高新就业群体在城市中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效提升“两企三新”党建工作质效,打通联系服务新就业群体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 李锦辉)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