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工作新局面——绵阳社会工作发展综述
发稿时间:2025-03-18 08:27   来源: 绵阳日报

  城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开创了“中国之治”新局面。

  党中央有部署,绵阳见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绵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全市社会工作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新”心向党 服务大局显力量

  社会工作部作为新组建部门,没有成熟经验可循,更没有现成道路可走。2024年3月全市机构改革工作推进会后,市委社会工作部正式挂牌成立,坚持“第一议题”制度,紧扣“五项职责”建立“五本台账”,实现底数清、情况明,推动机构快速实体化运行。

  工作中,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规范、边推动,切实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围绕社会工作改革发展关键性问题以及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市委“两新”工委工作机制、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等,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动工作打开局面。

  以“党建+”为切入点,能看到绵阳社会工作勇于探索实践,切实把改革成效凸显出来、党心民心凝聚起来——

  今年年初,绵阳市委社工部统筹整合多部门资源,依托“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发布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暖“新”数字地图,全市8万名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者实现“一键即达”。

  “暖心驿站暖了我们这些外卖小哥的心。在这里,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冷了能取暖,热了能纳凉。”在暖“新”驿站内,外卖小哥陈刚拎着刚打满热水的水壶说道,这两年政府对新就业群体的加倍关怀,让他们心里暖暖的。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了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绵阳应势而为,积极探索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群众急难愁盼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坚持党建引领。实施“红色聚能”行动,发挥异地流动党委、绵阳在省内外行业协会商会、会员企业“朋友圈”资源优势,建立完善在外绵商人才库2400余人,促成签订项目7个、投资金额30.9亿元;滴滴、京东、顺丰等31家符合条件的新业态平台或加盟企业党组织全覆盖。

  聚焦重点发力。紧扣党建赋能,探索行业领建、链主带建、龙头联建、协会统建模式创新链上合作,依托惠科、硅基智能、科大讯飞等新建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空天产业等7个产业链党组织,覆盖上中下游企业284家,推行联席会议、共学共商、协同攻关等5项制度,驱动相关产业集群壮大、生态成势,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精“治”善为 基层治理见实效

  “指南路人行道地砖3处破损、2处松动,请马上修补。”盐亭县凤灵街道专职网格员张海接到问题反映后,立马联系市政管护组前往事发地进行维修。没一会儿,市政管护组工作人员就到达指定地点,开始修补工作。

  “以前我们街道承接了大大小小的事情,居民们也是三天两头打电话、往街道跑。”张海坦言,街道摊子大、任务重、责任多,难免陷入“小马拉大车”困境。为此,凤灵街道办事处,公示栏张贴着街道服务事项清单与街道负面事项清单,明确了街道依法履职、协助办理的71项工作内容。

  破局从关键点切入。去年以来,盐亭县创新开展“三事分流”工作机制,将基层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划分为“公家事、大家事、自家事”3个类别,进一步厘清政府、社区、居民权责边界,推动为基层减负。

  权责明晰,不仅让社区工作卸下“包袱”,也将社区工作人员从千头万绪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好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绵阳立足实际,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从多个维度探索基层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基层减负以“轻车”。联合市委组织部对标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责任、时限,联合调研调度,推动措施落地落实,村(社区)平均减少证明事项10.6项,清理村(社区)不规范挂牌9310个,县乡违规借调人员全部清退。

  数字赋能以“壮马”。推动“i绵阳·爱家园”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建设,处置群众发现上传的各类问题隐患4000余件,登记社区服务达人2493人,推广便民生活圈商户5745家、社会组织702家,发布办事指南1955件。

  社会工作面对群众广泛、联系群众密切、服务群众直接。绵阳依托“i绵阳·爱家园”平台,线上线下征集群众需求,盘活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空间,引入社区服务达人提供线下服务,采取“市场+低偿+公益”服务模式,打造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于一体的便民服务场所。

  情“暖”万家 为民服务践初心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哪些?”在游仙区韩家脊社区二楼会议室,一场主题为“讲科技故事,伴儿童成长”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从事科研工作的志愿者们以精彩的故事为孩子们讲述科技知识,带领孩子们动手组装航天模型,欢声笑语中,孩子们的科技梦想渐渐启航。

  在绵阳,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追光者”。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5.2万余名注册志愿者、80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学习雷锋精神,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实现人生意义。

  更多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向基层延伸,向群众靠近。项目牵引,精准满足群众需求,全市共开展志愿服务项目2.3万余个,志愿服务时长达到1107.3万小时;建成社区、公共场所、文化设施、窗口单位等志愿服务站(点)500余个、志愿服务基地40个。志愿者们奔赴解难助困、邻里守望、文化惠民、安全共筑、交通暖程、文明过节等各个领域,一道道“微光”汇聚成合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事业,一条条“溪流”,汇聚成充满爱心的“大海”。

  一串串数字背后,是绵阳市不断壮大的志愿服务力量,探索“社工+志愿服务”新模式,构建专业社工人才、志愿者、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多方助力基层治理联动格局的生动实践。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绵阳持续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受理部门负责程序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解决”工作格局,发出交办单、督办函、提示函521份(次),履行“三项建议”23次,依规问责11人,依法处理扰乱信访秩序行为87人。

  人民建议征集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制度设计。绵阳统筹人大、政协、信访、12345热线等8个民意渠道,建成全省首个人民建议智慧分析平台,年均吸纳民生“金点子”2300余条,并转变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

  从党建引领的红色矩阵到专业服务的温情网络,从数字赋能的智慧治理到法治护航的善治生态,绵阳正在以系统思维破解治理难题,以实际行动诠释“最好的社会治理,是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关怀。”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绵阳将继续勇于探索实践、锐意改革进取,不断开创社会工作新局面,以“新”力量与“心”服务交织出的温暖“社”彩,助力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为中国科技城的民生画卷写下生动注脚。

  (记者 郭若雪 杨方彧 李锦辉)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