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州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金黄的花海随风摇曳,与川西北特色村落相互映衬,游客漫步其间,宛如一幅绝美的春日画卷。
青林口古镇高抬戏
丰谷千亩桃林吸引游客踏青赏花
三元花田火锅涮出时尚感
繁花簇簇,催旺“春日经济”的蓬勃生机;围炉煮茶,尽享户外露营的惬意悠闲……春光明媚,绵阳各地以花为媒,农文体旅深度融合,“春日经济”生机盎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寻找亮丽春色,共赴一场与春同乐的绚烂盛宴。
□记者 李春梅 刘曾太 安峥 宋德平 陈冬冬 王泽宇 王何力 文/图
江油
古镇桃花韵诗意满青林
当春日阳光铺洒在青林口古镇,绵延山坡田野的桃林已披上绯色云裳。3月14日,“古镇桃花韵·诗意满青林”江油市第十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在6000亩灼灼桃林中启幕。
“快看!小哪吒踩着风火轮飞起来了!”随着孩童的惊呼,四座彩台向人群缓缓移动,国家级非遗青林口高抬戏将整个古镇化作立体戏台——绛红色绸缎凌空铺展,扎着冲天髻的“哪吒”单足立于三米高空,乾坤圈划过处,“桃花仙子”手持花篮将漫天花雨撒向人群;“诗仙李白”手持毛笔,飘然欲醉的袍袖间墨迹淋漓;《白蛇传》的“白娘子”广袖轻扬,“许仙”撑伞立于高台之上……一幅幅恍若仙境的美景画卷让游客称叹不已。
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当地成片的桃花园还设置了创意打卡点。书画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为桃花节增添了一抹文化韵味。此外,青林口古镇还结合当地特色,推出了桃花主题的农产品展销活动。游客在赏花之余,可以品尝到青林口特色的豆腐宴,购买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进一步丰富了赏花之旅。
“每朵桃花都是乡村振兴的请柬。”二郎庙镇人大主席梁雅新指着绵延的桃花山介绍,古镇正积极探索“农旅+红旅”的“青林模式”,以花为媒,围绕“桃花+”做文章,桃花节已成为对外交往的一张靓丽名片。
安州
“花经济”为媒带动文旅热
3月14日,安州区第九届乡村文化旅游季在秀水镇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启幕。本次活动以“春来绵阳乐游安州”为主题,旨在以花为媒、以节会友,深化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在秀水镇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金黄的花海随风摇曳,与川西北特色村落相互映衬,游客漫步其间,宛如一幅绝美的春日画卷。活动现场,《莲萧打出幸福来》《不忘初心》等原创文艺节目与非遗展演相映成趣,春耕体验区、风筝竞技场等沉浸式项目人气爆棚,带动温泉康养、精品民宿、生态餐饮等业态全面升温。
记者了解到,本届旅游季将持续三个月,策划推出“1+12+23”活动矩阵,推出了35项活动,重点打造三大板块:一是“花海安州”生态游,依托油菜花海、樱花桃林玫瑰等自然风光,推出环山环湖自行车大赛和各种文体旅活动;二是“非遗焕新”文化游,通过中国春社·雎水踩桥、非遗市集、民俗展演等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三是“研学康养”亲子游,推出“地质研学”“采鲜集市”“民宿美食”等,形成多元化文旅消费新场景。
涪城
千亩桃花开大批游客来
3月14日,涪城区“五朵金花”系列活动之丰谷镇第四届桃花文旅消费季暨丰谷镇桃花旅游节在“蔬香绿野”农业主题公园启幕。
公园内,千亩桃林花开似海,粉白相间的花瓣在微风暖阳的轻抚下,尽显浪漫春日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踏青赏花。开幕式现场,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接连上演,歌曲、舞蹈与国风演绎等节目,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游客们沉醉在这盎然春意中,尽情品味着独特的桃源文化,拍照留念、嬉笑玩闹,处处洋溢着欢乐与惬意。
“涪城区2025年春风行动,职在丰谷”主题专场招聘会及政策宣传点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咨询,汽车、手机等各类消费场景琳琅满目,特别是非遗丰谷集市独具魅力,传统手工艺品、特色美食、民俗表演等,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记者了解到,涪城区的“五朵金花”是当地精心打造的乡村文旅品牌。秉持“以花促旅、以花兴业、以花富民”的发展理念,围绕“杨家菜花、丰谷桃花、新皂梨花、青义樱花、吴家荷花”,深度挖掘“金花”文化,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出“一镇一花、一花一韵,四季皆有景”的靓丽名片。
三台
云端瞰金浪花田“涮”春光
“快看!整片花海在脚下翻起金色波浪!”近日,在三台县三元镇三清村,正以“直升机观花+花田火锅”的创意组合,将传统赏花游玩出时尚感。
在距地面150米的空中俯瞰,万亩油菜花田犹如巨幅金毯向天际铺展,游人们搭乘的红色直升机宛如穿行在金色海洋中的飞鱼。这条特别设计的空中观景航线给游客带来云端瞰金浪的体验。落地后,更令人惊喜的体验在花田间等待游客——数十张方桌错落摆放在油菜花海中,翻滚的红油火锅与摇曳的金黄花浪构成视觉盛宴,当地商家推出“春日限定套餐”:现摘的油菜花嫩芽入汤提鲜,搭配现磨豆腐、手打糍粑等乡间美味。
作为绵阳市第三届农村消费季暨三台县第十届油菜花主题活动的重头戏,活动还暗藏“小心机”:游客服务中心发放的5万元消费券,让土特产集市变身大型种草现场。土鸡蛋、红苕粉条、手工菜籽油、古法蜂蜜、竹编工艺品等30余种农创产品前
人头攒动,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的麦秆画制作引得孩子们跃跃欲试。
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在细节处流淌:曾经闲置的老宅变身“花田茶室”,留守老人烤制的红薯香气飘散在观花栈道;凉粉、凉面、酸辣粉、锅盔、羊肉串……美食小吃摊前挤满了“好吃嘴”,村民王大姐说:“以前油菜花开完就愁销路,现在光卖菜籽油周边产品,三个月能挣往年半年的钱。”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