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加强非遗研学 让传统文化点亮校园生活
发稿时间:2025-02-25 08:14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市政协委员建议进一步推进“非遗进校园”,相关部门积极办理——

  加强非遗研学 让传统文化点亮校园生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非遗就是民族的血脉。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如何让年轻一代感受到非遗的魅力,更好地促使非遗焕发新活力?开展非遗主题研学成为重要途径之一。

  为此,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黄强、张登军提交了联名提案《关于发展绵阳非遗研学市场的建议》,受到广泛关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办理。

  提案聚焦

  重视非遗研学完善相关管理机制

  提案认为,绵阳文化底蕴深厚,肩负着守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非遗研学更是有望成为绵阳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带动绵阳旅游市场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绵阳存在非遗研学活动占比不高、研学品质有待提升、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机制等问题。

  为此,提案建议,进一步推进“非遗进校园”,将其作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并纳入相关考评内容中;相关部门牵头,多方专家参与,制定非遗研学的相关标准,对非遗研学机构严格实施市场准入机制,严格评定非遗研学基地,实施“挂牌”许可机制,规范非遗研学市场。

  提案还建议,以学校或者年级为单位开展的非遗研学活动,由相关部门及主管机构对研学机构设计的非遗研学产品内容进行评估;结合绵阳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中小学生(非遗)研学实践活动管理办法、非遗研学基地管理办法等,定期公布具备资质的非遗研学机构、非遗研学基地名单,加强日常监管,对违反规定、研学质量差、扰乱研学市场的,实行摘牌退出机制。

  提案追踪

  专注活态传承持续推进研学提质

  记者从该提案主办单位市教体局获悉,接到提案后,提案主办单位、协办单位高度重视,对提案内容作了专题研究,并按照绵阳实际落实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及时办理回复。

  “近年来,围绕‘非遗活态传承’活动,我们有一系列举措。”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构建多层次非遗课程教育体系方面,市教体局认真落实绵阳市“非遗进校园”项目相关要求,在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均已明确“非遗”学习要求,并先后引进了武术、剪纸、面塑、羌绣、草编等数十个项目进驻学校,强化非遗文化与美育、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

  推动非遗进校园的同时,我市还将非遗项目移植进学校少年宫,创建了江油重华小学(川剧)、三台老马小学(舞龙)、涪城区吴家小学(葫芦丝)等一大批非遗项目特色学校少年宫,在多年的全市学校少年宫活动展示中,均设置了非遗精品展区域,精选全市各地的特色非遗作品进行展示,吸引市民关注。

  针对非遗研学活动,我市印发了《绵阳市教体局等13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工作的指导意见》,配合市文广旅局指导相关社会实践教学场所精选特色鲜明、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非遗项目,打造非遗匠心系列研学旅游产品。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积极与市文广旅局沟通协商,重点围绕建强阵地、规范管理、加强监管三方面,开展绵阳市首批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场所遴选工作,加大非遗传承场所在研学实践点中的比例,建立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营地)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重点加强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营地)的课程设置、接待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等检查,对基地(营地)实行定期评估验收和动态管理,强化对非遗研学基地的日常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研学质量差、扰乱研学市场的实行摘牌退出机制。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