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江油
【江油】高质量推进“森林粮库”建设
林下产“粮” 绿海生“金”
发稿时间:2025-02-24 09:14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近年来,江油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致力于将森林资源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依托林地资源优势,以建设“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为重点,建成了一批生产方式绿色、产业高度融合、联农带农紧密的示范基地,形成以林下种植和木本油料等为主的林业现代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绿色高效林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目前,江油共有省级“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2家;绵阳市级“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2家、现代林业园区1家。

  树上收油茶,树下种食用菌,林间发展养殖业……入春以来,在江油广袤的森区,农民收种不停歇。

  近年来,江油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致力于将森林资源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依托林地资源优势,以建设“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为重点,建成了一批生产方式绿色、产业高度融合、联农带农紧密的示范基地,形成以林下种植和木本油料等为主的林业现代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绿色高效林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目前,江油共有省级“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2家;绵阳市级“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2家、现代林业园区1家。

  建好“森林粮库”助农增收致富

  油茶是一种木本食用油料,具有不与粮食争地的显著特点。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仅能满足人民对高档食用油的需求,对国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江油有种植油茶的历史,但只是零星分布在雁门、马角、二郎庙等乡镇,无规模、不连片,无法形成产业。

  为了充分利用江油丰富的森林资源,2023年,江油市昕润晟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小溪坝镇牵头建立江油市油茶种植现代产业基地,通过在油茶主产区新造油茶林,大力推广品质好、出油率高的油茶新品种,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该基地已在重华、小溪坝、二郎庙等乡镇种植油茶约6300亩。

  春寒料峭,小溪坝镇银匠沟村山坡上连片的油茶树苗绿意苍翠,村民正在树苗周围除草。“我60多岁了,出去务工也不好找工作,现在在油茶种植基地务工,一天务工费80元,一年能挣5000多元,关键是照顾了家里,一举两得。”该村村民唐巨清说。

  基地附近农户通过林地流转和劳务获得收益,近两年基地种植了大量油茶树苗,今年已进入补植、除草、施肥等养护阶段,需要大量人工,为农户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2024年,该基地带动950人就业,帮助林农增收1400万元。

  江油市昕润晟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范敏介绍,2028年,基地油茶进入全面盛果期后,亩产可达600公斤,预计产值2400元,年总产值将达1440万元。按照公司、农户、村集体三方合作约定,初步估算,可实现农户每亩增收800元左右。

  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发展效益

  林木森森,鸟鸣啾啾。走进江油市林下种养循环现代产业基地,林木葱郁,梅花鹿在林间嬉戏,雪白的菌包整齐散落在树下,鸡鸭在果树下悠闲觅食,鲜嫩的蔬菜长势喜人……

  据介绍,该基地以发展林下经济为主导产业,主要从事食用菌种植和梅花鹿养殖,目前,养殖梅花鹿300多头,种植食用菌1000余亩。基地的动物粪污发酵后用于果蔬肥料,餐饮剩余的菜头、菜叶等又可喂养动物,整个园区每亩地都按比例发展种养殖业,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零排放。

  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业,是提升农林产品附加值的必由之路。该基地在种养循环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与相关企业合作对林鹿进行精深加工,研发相关产品。目前,基地产品初加工率达85%,精深加工率和生产加工剩余物等综合利用率达70%。

  “林下养殖主要是精加工,就是做成鹿血酒、鹿胶糕等衍生产品,去年,我们深加工和粗加工产品产值突破2000万元,目前,我们正在研发鹿肉的休闲食品,同时,与当地食品企业合作研发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江油市林下种养循环现代产业基地负责人曾又兴介绍说。该基地还根据产品特色培育出“皇帝山”、“鹿稀缘”等品牌,并在江油城区开设森林粮库超市,集中售卖林下产品。从原料生产到精深加工、培育品牌再到设立专门销售点,该基地的发展模式为江油建立“森林粮库”、丰富食物多样性提供了样本。

  近年来,江油市通过发展林下天麻、黄连、食用菌和油茶等主导产业,筑牢江油“森林粮库”根基。下一步,江油将继续深挖林粮发展潜力,将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相结合,实现藏粮于林与生态富民相得益彰,努力让“森林粮库”成为农民增收、生态保护的双赢模式。如今,放眼江油,各具特色的森林经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串联起一条条绿色产业链,书写着绿海生“金”的发展故事。

  (范灵知 申炀)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