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坚守传统,重拾年味
发稿时间:2025-02-09 09:11   来源: 绵阳日报

□陈静(绵阳)

  银蛇衔瑞,新岁已至;金凤舞梅,吉祥满盈。乙巳蛇年春节,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备受瞩目。今年央视春晚主题“巳巳如意,生生不息”寓意深刻:在十二地支里,“巳”代表“六”;于十二生肖中,蛇亦排序第六;加之今年农历闰六月,“巳巳如意”便寓意着“六六大顺”。而“生生不息”,则因今年农历有384天,是极为少见的“双春”年,年头年尾皆有立春,寓意着生命的蓬勃延续与希望的不断萌生。

  这便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它是一个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沉淀与传承下来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结晶,是民族身份的鲜明标识,也是连接民族情感的坚韧纽带。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更是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家庭观念。对中国人而言,除夕夜是一个满溢温情的特殊时刻,无论游子漂泊何方,春节时总是归心似箭,只为阖家围坐,共享团圆之乐。国人对除夕的极度重视,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家本位”思想,彰显出家庭在国人心中的核心地位,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国人对亲情的珍视。正如那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道尽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满是动人的情感力量。

  除夕最具仪式感的,当属年夜饭。各地风俗各异,在我的记忆里,除夕的年夜饭总是包子唱主角。屋后那口老井,冬暖夏凉,承载着儿时的美好回忆。除夕前一天,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从井边打水,在大木盆里仔细洗净过年要用的蔬菜。箩筐里码放整齐的白菜、萝卜、莴笋、大葱、生姜,白的白,绿的绿,满是新鲜与生机。除夕当天,吃过早饭,母亲和祖母便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发面、拌馅儿。祖母常说,包子馅儿的肉和豆腐要切成小丁,肉需肥瘦各半,不能太碎,这与饺子馅大不相同。蒸好的包子白白的,在筲箕里堆成一座小山,咬上一口,浸满红油的面皮裹挟着鲜香的馅料,在唇齿间留下悠长的香味,满足了童年时除新衣服外对年的所有期待。然而,时光流转,后来的年夜饭餐桌上,祖母的身影不再,包子也渐渐失去了主角地位。

  民俗传承。“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贴春联这一传承千年的习俗。腊月二十八,正是贴对联的良辰吉日。烧开一小碗水,边倒入调好的面糊边搅拌,待锅中咕咕冒泡,浆糊便制作完成。祖父会把写好的对联反铺在桌上,均匀地刷上浆糊,再小心翼翼地翻过来,端端正正地贴在门上。小时候的我们,尚不懂得对联的平仄对仗,也分不清上联下联,只觉得对联读起来简洁有力、充满喜气,字里行间满是豪情。

  正月初二起,耍龙舞狮的队伍便走乡串户,为人们送去新春的祝福。戴着面具的“笑头和尚”,是舞狮表演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也是我记忆深处不可或缺的年味符号。“笑和尚来啦!笑和尚来啦!”我们一群孩子欢呼着追在他身后,他走到哪里,我们的笑声就跟到哪里。“笑和尚”在四合院表演结束后,各家都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谢意,或是一块钱,或是一件年货。后来我才明白,“笑和尚”承载着川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寄托着美好生活的向往。耍龙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民间有“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壮年舞大龙”的说法。一人掌控龙头,其余人各举一节木柄,左右挥舞,一手在上,一手在下,让龙体在空中蜿蜒蠕动。整个过程中,舞龙者随意调整双手间的距离,运动路线以绕八字为主。龙舞动时如疾风骤雨,气势磅礴;静卧时似巍峨山岳,沉稳大气;腾跃时若闪电划破长空,令人惊叹,直叫我们拍手叫绝。

  社交礼仪。拜年,是维系亲朋好友感情最为温情的方式,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孩子们的乐事。大年初一,身着崭新的衣服,拎着精心准备的点心、鸡蛋、水果罐头等礼品走亲戚,七大姑、八大姨一个都不能落下。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压岁钱虽不多,大多只有三块五块,且大部分还得交给父母保管,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走亲访友的热情,哪怕一路步行,也满心欢喜。这大概就是父辈传承下来的社交礼仪,是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

  然而,当下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年味越来越淡了。有人认为,年味的变淡,是从我们对待过年的随意态度开始的。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我们对年的期待值不再那么高。时代飞速进步,科技日新月异,过年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如今,对联变成了门吸式,由机器印刷,说不定和邻居家的一模一样;年夜饭选择预订,方便快捷却少了几分氛围;拜年的仪式感也变了味,微信红包、朋友圈成了最简单直接的拜年方式;耍龙舞狮逐渐在大街小巷和乡镇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舞台歌舞;烟花爆竹也由官方统一安排,只能在指定地点、特定时间段燃放。唯有祭祖这一传统习俗始终未变,即便驱车百里,人们也要回到老家,与祖先“团聚”。

  其实,快乐和年味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代人去感受。我们接过了父母的接力棒,担起了生活的责任,也将过年的快乐传递给了孩子。我们从享受年夜饭的一方,变成了准备年夜饭的人,我们的快乐变成了为孩子营造快乐,给他们一个充满欢乐的童年。过年,最重要的是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年味,只愿灯火可亲,家人团团圆圆。

  每年春节,90亿人次的迁徙流转,背后是一桌年夜饭所承载的、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春节,宛如一本岁月的素笺,记录着你我的成长与时代的变迁,承载着我们深厚的情感与珍贵的回忆。过年的形式或许会不断变化,但那份对家的眷恋、对亲情的渴望,始终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内心,永不改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