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深学细悟,用创新理论汇聚磅礴伟力
发稿时间:2025-11-17 09:23   来源: 绵阳日报

  □ 翟坤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真实记录了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迈出坚实步伐的生动实践,是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战略擘画和动员部署之际,深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学习,对于更好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汇聚磅礴伟力,更好在“十五五”时期乘势而上、接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绵阳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蕴藏着四重话语意义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核心要义来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其主题主线。要在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整体性框架下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规律、战略决策部署和公共政策体系的科学认识。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四重话语意义。一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枢纽性话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承上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成果典范,启下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实践展开。二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共识性话语”。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磅礴伟力,“中心任务”和“最大的政治”旨在为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蓝图变为现实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三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整体性话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内涵丰富,涉及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个领域,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具有统领性。四是,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文明性话语”。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也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从民本到民主,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闪耀文明之光。

  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能力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经验。思想理论需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发挥指导价值,其科学性判断和方法论指导才能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目的在于结合实际,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就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规划和新要求,高效完成新任务和新课题。“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绵阳既有“大城区”,也有“大山区”,发展潜力巨大;既有“大院所”,也有“大产业”,科创资源富集;既有“大流域”,也有“大廊道”,文旅优势突出。绵阳市在一定程度上是四川省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省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要求,也是对绵阳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要求。因此,对中国(绵阳)科技城而言,“十五五”时期要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乘势而上、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绵阳新局面。

  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绵阳新局面

  在“五新并举”中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整体文明叙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等内容。这就需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新安全格局“五新并举”中战略擘画和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绵阳新篇章。在“区域均衡”中打造县域发展新样态。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促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其着力点在于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十五五”时期要通过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形态,比如走科技创新驱动型、农业产业主导型、文化旅游融合型等特色化县域发展之路,以县域高质量发展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在“改革攻坚”中形塑活力发展新秩序。“十五五”时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绵阳新篇章取得实质性进展,仍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序社会相协同的体制机制和治理体系,比如市场维度上要深化新质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比如在政府维度上要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资源均衡配置。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